現在鬆江府的棉布,是大明出口的拳頭產品,都快和瓷器,絲綢並列了。
因為銷量好,質量也好,在當地就被搶購一空,很少能在北麵看到這些東西。
商人們都是識貨的,能夠搞到這種暢銷貨,而且還能拿來往北方銷售,這位此項友善的徐老板有點東西啊!
這正是徐聞需要的效果。
自己也不能太低調了,要不然彆人怎麼願意和你聊天,讓你了解到情報。
有人笑道:“徐老爺子看來你在四海商會有關係啊,我可是聽說了,除了上貢還有各位達官貴人提前預訂的,所有的鬆江棉布基本被四海商會包圓,銷往海外,其他人根本拿不到。”
“對啊,我家還有親戚在四海商會裡麵當差了,想找他搞一點鬆江棉布,那些草原上來的,還不搶著賣,他說自己級彆太低,根本弄不到配額。”
“看來徐老爺子這次過去要發大財啊!”
眾人一陣吹捧,徐聞都是笑顏以對。
然後謙虛道:“哎呀,也沒有什麼,不過老夫以前在江南待過一段時間,和鬆江當地的一個作坊關係不錯,所以沒走四海商會的路子,直接拿到了一批貨。”
徐林這時候適時插話,癟著嘴道:“什麼關係,爺爺為了這批貨,還多花了不少,比四海商會給的收購價高了一截,對方才願意賣。”
徐聞瞪了孫子一眼,然後給周圍人賠笑道。
“孩子小不懂得人情世故,亂說話,你們說說,四海商會是他們的長期客戶,每年出貨量很大,就為了這個小客戶,讓他們減少給自己穩定大客戶的供貨,如果不多掙點,這誰會乾啊?”
諸位都點頭稱是,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當然開始對徐聞言語中的熱情,經過這麼一番解釋後,肉眼可見的消退了不少。
徐聞對徐林微微點頭,表示對孫兒的稱讚。
這小子有點表演天賦,自己隻是給他說了個大概,剛剛的很多話,都是他自由發揮,表現得還不錯。
至少在其他商人心目中,勾勒出一個他們想象中的徐老板。
這才顯得真實。
演技和身份的構建,其實也是在一路的雲遊中慢慢培養建立出來的。
為了追求真實,現在鬆江府確實有個徐氏商行,麵積不小,生意也不錯,也成了徐家的一個彆苑。
在這過程中,徐聞都快忘了自己的越王身份,把自己當成一個平億近人的普通老者。
徐林也有些沉迷少東家的扮演,很喜歡這種彆樣的生活。
徐老板願意分享自己的一點小秘密,其他人自然也投桃報李,願意和徐聞聊點真心話。
今天湊到徐聞身邊,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人,叫陳澤。
他自稱的年紀,和徐謙差不多,可是塞上的風霜,早早就把他的頭發染白,吹皺了眼角的皮膚,看上去至少要比徐謙大上十歲。
這也是經常跑宣府這條線商人的共性,不管保養得再好。
時間一長,總是會比真實年齡大不少。
“陳老板,我看你這批貨裡麵,可是有不少鐵器啊,我以前聽說過,不是有互市的禁令嗎?就你的這些鐵器,好像有些超標吧,能順利過關嗎?”
這段時間在南方待的比較多,徐聞和徐林的口音,都能帶點江南的感覺了。
所以扮個南方來的商人,顯得很自然。
陳澤也不奇怪對方的問題,現在很多事情,都是公開的秘密。
自己不說,這位大老板也能從彆人口中得到消息。
“徐老板有所不知,其實早就從宣德年間,新九邊開始建立起,這個互市的標準就沒那麼嚴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