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朝會的文武百官,很快就將首輔辭官的消息擴散出去。
不出半天的時間,整個京師都知道這個事情了。
一時間整個四九城都在討論這個事情。
人一多,慢慢就有人琢磨出點不同的味道。
首輔大人是說了辭官,但他可是身兼數職啊,自己明確說的是辭掉首輔,那吏部天官怎麼說?
京城裡麵官油子不少,這種摳字眼的事情,他們最熟了。
既然徐謙沒說,那吏部尚書還是他啊。
而且除了他以外,這種關鍵時刻,還有誰敢接任天官位置?
按照很多人的猜測,估計首輔都要空置很久。
原因和上麵一樣,內閣裡麵都是聰明人,大家誰也不想趟這個火坑。
第二天。
果然如大家所料,徐謙優哉遊哉的出現吏部。
那個久未開放尚書辦公室,終於迎來了它的主人。
以往徐聞都是讓侍郎把待處理的事務,都交到內閣辦公室,自己一起處理,今天終於有自己獨立的書房,還有些新奇。
兩位侍郎對於頂頭上司出現在這裡,一點都不稀奇。
從蹇義開始,吏部就一直緊隨徐家的腳步。
準確說是徐家和曆代天子一條心,而吏部又和天子以及徐家步調一致。
所以吏部中人,對於徐謙的去留更為上心,他們很多人甚至從蹇義開始,就在吏部任職。
如果再來個新尚書,自己這些老人說不定都會被清理。
所以從昨天開始,就積極打探消息,得到的結果都是徐謙並沒有辭去吏部職務,這才讓他們安心一點。
兩位侍郎依照以前的規矩,把該處理的事務擺到書桌上後,就悄然離去。
相處這麼久,他們也清楚,這位上官並不喜歡無效交流,有什麼話和他直說就行。
看著麵前比當首輔時少了一大截的文件,徐謙的心情都變得舒暢了。
這才是當官嘛。
每天最多一個時辰處理公務,其他時間就可以休息了。
像自家老爹說的那句話,叫什麼摸魚,簡直再形象不過。
徐謙很休閒,但是內閣中就不是這樣了,一副雞飛狗跳的模樣。
“去年各地的稅賦核對了沒有,戶部那邊趕著要了,還要呈報給陛下最後預覽。”
“什麼,這是原來徐閣老負責的,他隻處理了一半?”
“兵部交上來的這些東西需要我們處理,這以前不都是徐閣老批閱嗎?”
“不是,吏部來湊什麼熱鬨,徐謙他不是內閣成員,依舊還是大學士啊,能自己處理,就彆把東西交上來了吧。”
幾位閣老一通忙活,才發現徐謙究竟在內閣起到多大作用。
至少兵部,吏部這兩個部門的事情,他們都不用操心。
徐閣老會把一切整理好,然後給其他人過目後,再給皇帝禦筆親批,最後實施。
至於其他部門,徐閣老也是略懂一二,都能幫上忙。
有這麼一個全才在,大家省了很多麻煩,處理起事情來,也是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