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朱祁鎮拍案而起,年輕的臉龐因激動而漲得通紅:“朕要親征!”
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劈在乾清宮內。
“陛下三思!”
七位閣老齊刷刷跪倒在地:“瓦剌之事尚未查明,貿然親征......”
瞪了一眼王振,徐謙在心中大罵。
這個死太監,亂出什麼餿主意!
就朱祁鎮這個德性,能和先帝比較嗎,瓦剌也比漢王強多了啊!
身為首輔,他還不得不站出來:“陛下,臣建議慎重行事,時至今日,我大明兵多將廣,隻需調集九邊中兩至三鎮的兵力,擇一大將領軍,定可將那瓦剌平定,陛下穩居京師,居中指揮便可或次大勝。”
內閣都是站在徐謙這邊。
宣德年間,朱瞻基親征,那是不得已而為之,自己登基時間尚短,雖有徐聞等一眾老臣支持,但根基未穩,軍中又有諸多朱高煦舊部。
此時隻有皇帝親至,才能壓住其他人的小心思。
經過宣德年間的勵精圖治,現在大明兵多將廣,哪需要朱祁鎮以身犯險。
“還請陛下三思啊,王公公所言太過冒進,京城還需要陛下的坐鎮!”
“既然把武國公調回來,那不如讓他領軍,以他的威望,瓦剌必定聞風而降。”
此時朱祁鎮才二十出頭,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閣老們的這番勸諫,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
重重地拍了拍自己的龍椅,語氣也變得重了起來。
“依照列位的意思,是不是朕的能力遠不夠先帝,沒有親征的能力?難不成朕想出這口惡氣,把瓦剌也先捉拿回來,親自問罪也不行嗎?”
此等誅心之言,除非是徐聞親自,才敢正麵回答,你就是菜,沒那個能力,換作徐謙也隻能迂回答道。
“臣等並非這個意思,無論錦衣衛做出什麼舉動,終歸是我大明軍隊,瓦剌肆意屠戮之後,還沒有一個交代,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必須給你懲戒。”
“隻是如若此次親征,須前往塞外,搜尋草原,一舉殲滅瓦剌的主力,這些目的,絕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
“我長兄武國公,配有瓦剌本地的逃奴向導,十次出擊裡麵,能夠一兩次能夠逮到瓦剌的主力就不錯了,所以一旦開戰,必為曠日持久的戰鬥。”
“京師須陛下親自坐鎮,才能保證大明的長治久安,微臣是基於以上理由,才會反對禦駕親征,瓦剌雖然鬨騰,但對於大明來說,不過是芥蘚之疾,須臾可治,無需陛下出手,可能隻要給瓦剌一份問罪文書,就能解決當前的困境。”
經過一番介紹,朱祁鎮更加不高興了,今天瓦剌不強,那為什麼不讓我去剿滅,刷威望。
在王振的引導下,年輕天子已經不滿足於控製朝堂,他還有更大的野心。
那就是超過自己的那些先祖,將大明的版圖再次擴大,青史留名。
此次親征就是他邁出堅實一步。
“徐首輔此番言論,是否前後矛盾,既然是芥蘚之疾,但又說曠日持久,既然如此,那朕就更應該禦駕親征,方能調動全軍積極性,讓他們全力剿滅瓦剌,減少持久戰帶來的損耗。”
朱祁鎮說完,王振也跟著全力支持,甚至是煽風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