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居然出動了二十萬大軍!
不是衛所口糧兵,不是鄉勇新募,而是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
還有傳說中的武國公正從南方返回,一旦抵達前線,便可如虎添翼。
這個數字和這些名字,壓得瓦剌人透不過氣。
“明國,竟強盛至此……”
脫脫不花低聲咕噥。
過去他雖知大明兵強馬壯,但那種認知仍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永樂舊夢。
而今當情報以冰冷數字呈現眼前,他才意識到,他們這群草原的流亡貴族,麵對的是怎樣一頭龐然大物。
相比之下,一旁的阿剌知院,眼中卻閃過一抹異樣的亮光。
他與也先對視一眼,皆從彼此眼中看出同樣的神色。
既非恐懼,也非畏縮,而是……機會!
“既然對方的皇帝親自出征,那我們不正是找到了最好的目標?”
阿剌知院開口,語氣沉著中帶著一絲難得的興奮。
脫脫不花一愣,旋即指向帳中角落,一排九顆黑石安靜地躺在羊皮地毯上。
那是上次沙盤推演時,他用來模擬大明九邊防線的標記。
“你不是說過,這九邊防線如鐵鎖連環,再加上長城阻隔,我們根本找不到切口進入明境?而且皇帝身邊有重兵護衛,縱使摸到邊緣,也如蟻撼山,何談斬首?”
“隻要我們一露行蹤,對方各鎮騎兵立刻合圍,我們將如陷泥沼,插翅難逃!”
此刻,主和派與主戰派的態度仿佛調了個個兒。
脫脫不花曾因盼望軍功而積極備戰,如今卻因大明力量之強而意誌消沉,轉而希望保存實力,轉進西方,另謀他圖。
而阿剌知院,原本勸和避戰者,卻在此時挺身而出,力主出奇製勝。
這不是性格翻轉,而是立場之變——在得知戰爭不可避免之後,草原上的貴族不會怯戰,隻會選擇最鋒利的一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剌知院理了理思緒,鄭重解釋道:“正因明國皇帝親征,我們才有了真正的突破口。”
“明軍將領為邀寵建功,必會四散尋我主力,其皇帝身邊雖有重兵,但其人並非久經沙場之將,一旦防線被誘開,我們集中精銳,便能由此突破。”
“我們要做的,不是正麵碾壓,而是避其鋒芒,誘其離營,再以快打快、直取皇帳!隻要能刺皇一擊,明國將震動九天,局勢即變!”
他話音未落,帳中眾將已現驚疑之色。
脫脫不花遲疑著問:“但若兵分數路,一旦未能奏效,豈非各個擊破?”
阿剌知院卻麵不改色:“正因如此,我們必須選最精銳的兩萬人,全由草原上慣於奔襲之部族組成,以最輕裝的方式,夜行百裡,避開探騎,突入大明腹地。”
“淮王曾言,若欲得和平,須以戰促和,今日便是最好的時機,不是進貢求和,而是以刀劍逼他們坐下來談判!”
說到這,他語氣一轉,眼中浮現一絲貪婪:“而且……一旦突破,進入明國腹地,大明百姓豐衣足食、民間富庶,所擄之物可供我等整整過冬,兵者,凶器也,但亦是求生之利器!”
阿剌知院朝眾人掃視一圈,冷聲道:“以血換糧,是草原漢子的傳統,不是嗎?”
也先一直未語,此刻卻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我們既無法在正麵打贏徐華那樣的將軍,那就必須在他抵達前,先做出成績,大明皇帝親征,實則給了我們機會。”
“皇帝若死,明國即亂,即便不死,若皇帳被破,天下震動,朝堂必爭,便是我等轉守為攻之機!”
帳中一片寂靜,片刻後,脫脫不花終究還是重重點頭:“好!就依你所言,選拔兩萬人,全數由阿剌知院調度,三日後夜襲出發!”
“目標,大明皇帝!”
一時間,草原戰鼓低鳴,夜色如墨,遠方的風似乎都開始變得銳利。
瓦剌部落上下,第一次不再是防禦或撤退,而是將目光牢牢地鎖定在那個坐在金鑾寶座之上的男人。
他們要讓天朝上國的皇帝,明白草原之狼,何為撕咬之決絕!
喜歡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請大家收藏:()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