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他終於明白,當年越王為何寧願辭去首輔,也不願再伴君側。
那不是放棄,而是清醒!
而在帳外,王振目光陰鷙,心中卻是一片歡騰。
這就是他等待已久的機會。
張輔雖老,但餘威尚在,皇帝多多少少還聽他幾句。
可一旦他出局,剩下的成國公朱勇早就是他王振的人,軍中調令都得看他眼色。
等戰功一出,朝中誰還敢小看他這個“掌印中宮太監”?
徐謙?徐華?
一個個都要看他臉色行事!
“等著瞧吧!”
王振心中得意非常。
可他忘了,沙場上能決定勝負的,從來不是權謀詭計,而是真刀真槍。
老國公張輔萬萬沒想到,那個一口一個“咱家”的死太監,竟然心思如此繁複陰狠,連他這個靖難功臣、戎馬一生的大將都能一紙調令踢出中軍帳。
天子軍令已下,張輔縱然心有千般不甘,也隻能照辦。
他帶著麾下殘餘部隊,緩緩向就近的長城隘口行去。
心裡卻還有幾分苦中作樂的慶幸:總算不用再麵對那個整日陰陽怪氣、頤指氣使的王振了。
“罷了,回邊關也好,若真有一戰,老夫還能在邊牆上放放手腳,不至於跟著你們這群人坐等出事。”
張輔離開後,整個大軍果然少了個主心骨。
王振“扶正”後的成國公朱勇雖聽話,卻缺乏實戰統帥經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軍中調度開始變得拖遝、混亂,輜重分配不當,營帳搭建滯後,糧草運輸頻頻誤時,哪怕軍士嘴上不敢說,心底早已怨聲載道。
王振卻毫不在意這些細節,在他眼裡,行軍緩慢正好:
走得慢,地方官員們便有時間前來獻禮;不打仗,戰功便能輕鬆撈。
一路行來,他每日都在接見地方父母官,收取“慰問銀”與“感恩之禮”,金銀珠寶堆滿三車,連他自用的馱馬都開始走路打顫。
大軍不緊不慢地行至宣府,王振正盤算著今晚是否該召集當地文武辦個慶功宴,暗衛卻在此刻緊急傳來軍情:
“宣府鎮境內發現大股馬隊蹤影,疑似瓦剌騎兵主力!
情報之中,還附有一項極為沉痛的代價:為了確認身份,一支夜不收小隊強行靠近偵察,結果被擊潰,僅一人重傷逃回。
他們清楚看到,那正是也先麾下的精銳主力!
但壞消息還不止於此。
根據暗衛老兵判斷,來自漠北的風向開始突變,一場大規模沙塵暴正悄然彙聚。
很可能在數日之內席卷整片長城以南區域,涵蓋宣府、懷來,乃至京畿!
沙塵蔽日,視野儘失。
這對步兵密集、依賴遠程火力的大軍而言,無異於半數戰力被封。
而對熟悉地形、擅長突襲的瓦剌騎兵而言,卻可能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出擊天時。
喜歡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請大家收藏:()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