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看到了越王徐聞有多麼擅權。
而是覺得,越王背負了太多罵名。
他知道,越王這是犧牲自己的名聲,來讓自己名正言順當皇帝。
兩眼泛濕,朱見深披袍出宮,悄然前往越王府。
在書房前,他跪下,泣不成聲:“相父,是我無能,連累您背負罵名……您本可以不必如此……”
徐聞歎息,孩子長大了。
彎腰扶起朱見深,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徐聞神情溫和:“你記住,今日辱罵老夫之人,終有一日,會感激你我。”
他目光幽深,望向窗外長天:“你要做的,是守好這江山,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過山過好日子,挺直了腰杆做人!”
“大明江山,不止是金陵與北京,而是萬裡山河,四海九州,我們的艦隊,已越大洋,抵達非洲之角,澳洲荒土,南北墨利加,乃至歐羅巴諸國,世界已被大明的船隊連接在一起。”
“中華文明,不再隻是關中、江南之學,而是萬國共尊之道。”
朱見深聽得癡了。
徐聞緩緩道:“成化,是你新朝的年號,有完成教化之意,你要讓天下人知道,讀書識字,不止是讀四書五經,而是識得大明律法,漢家文義,明曉禮製仁義。”
“你要讓蠻夷子弟學漢字,讀《詩》《書》《禮》《易》,修家國之道,尊忠孝仁義為大節。”
“你要做的,不是中興之君,而是萬世開基之主。”
徐聞停頓片刻,語氣低緩卻堅定:“成化,既是年號,便不應僅為承繼之名,而當為中華登世界之始章。”
朱見深熱淚如泉,連連叩首:“相父之言,兒臣……謹記在心!”
這一夜,君臣對話如暮鼓晨鐘,擊響了大明帝國新紀元的序章。
一月後。
北京紫禁城,晨鐘三響,禮樂震天。
三千羽林披甲執戟,肅列宮門之外,錦衣衛披紅執事,金吾衛高舉儀仗。
承天門外,百官列班,公侯卿相、文武大臣、海外藩屬、蠻夷使節,儘皆肅立,如山如嶽。
晨光從紫禁城角樓灑下,映照著金瓦朱甍,萬道霞光,宛如天門大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明皇太子朱見深,身披冕服,頭戴十二旒冕旒,
他雖年幼,眉宇之間卻自有一股沉靜之氣。
在他身旁,越王徐聞一襲親王大紅龍袍,不顧年邁之軀,親自攙扶新皇登陛,緩步登上承天門。
他每一步都穩穩當當,將這位少年推入天命之位,也將自己的人生托付於此刻。
內閣首輔徐謙執禮居前,正襟危坐,神情凝重。
樂章自殿中響起。
鼓樂齊鳴,鐘磬合奏,《大成禮樂》於雲霄間激蕩。
隨著徐聞和朱見深一步步踏上九重台階,台下三呼震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見深登上承天門,肅立高台之上,躬身遙祭天地,祭告列祖列宗
禮成,他回身立於禦座之前,年少的聲音朗朗傳出,宣告新朝始建:
“今禪受大統,繼承鴻業,尊祖宗之法,順萬民之願,改元‘成化’,自今日起,布告天下,四海同慶。”
大典之後,禦駕前往奉天殿。
頒詔天下。
封嫡母錢皇後為皇太後,生母周貴妃同尊太後號,安宮中次序,定嬪禦規儀。
尊前皇帝朱祁鎮為太上皇,仍居南宮休養,百官奉觴致禮。
新朝初定,帝室尊卑明晰,朝綱法度重整,社稷宗廟各安其位。
內閣首輔徐謙坐鎮中樞,接奏章、整機構、定典章,內閣穩如磐石;
而越王徐聞自登基之後便避居府邸,三日一朝,不乾政務,卻無一事不依其舊謀行進。
朱見深少年聰慧,朝會之上雖多由內閣代言,但答問條理清晰,漸有帝王之姿。
百官私語曰:“新皇雖幼,然有師輔如山,大明可旺!”
喜歡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請大家收藏:()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