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親眼讓子孫看看,這幫日本人是如何被大明征服的!
徐聞指著下關口,緩聲道:“徐昭,你可知這馬關之名?”
徐昭一怔,搖頭:“不過是個城口,舊稱赤馬關。”
徐聞苦笑一聲:“我曾做過一個噩夢,數百年後,此地後會變成我們後人的夢魘,那時的中國,不是咱們今日這般大明,而是一個昏聵遲暮的王朝,連海上都站不穩,被人一戰打穿!”
“也正是在這座城,簽了一紙條約。”
“那張紙,敗儘了華夏數千年積攢的臉麵,斷送了整整幾代人的希望!”
徐昭聽得神色大變,張口結舌:“若真如此……那豈非……”
徐聞擺手,壓住他話頭。
“所以我們才來,要來的,不隻是你我,還有那些曾在後世流血的人,那些背著亡國之恥的人,我們替他們來。”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馬關這兩個字,不能隻屬於恥辱,也可以屬於清算!”
“若這天下有命運,那我便來打破它!”
徐昭肅然起身,深深一拜:“孫願隨老祖踏破京都,不留後患!”
徐聞緩緩抬頭:“是啊……今日之戰,不為帝國疆土,不為功名利祿,隻為數百年之後,不再讓馬關兩字,刺痛子孫!”
“此地,不該隻留下屈辱的回聲。”
“我要讓他們記住,馬關,也曾是大明戰船登陸之地,是帝國橫掃東洋之地,是他們兵敗如山倒,跪地求降的地方。”
“讓他們記住,曾經有一天,我們來過。”
“我們來得光明正大,炮火連天,旗幟高揚。”
“而不是低眉順眼,簽下割地賠款的恥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越王行宮內,晨光透窗,案上戰報如山。
徐聞披袍獨坐,目光在一封封急件上遊移,神色如常。
北線戰報最為鮮明:徐林已成功渡海,占領博多灣,港口已插上大明旗幟,浮橋建成,糧道穩固。
然而,前鋒部隊登陸初期衝鋒在前,死傷慘重,好在都是朝鮮兵,反倒是大明正兵幾乎無傷。
徐聞不置可否,隻淡淡點頭,低聲一句:“用得其所。”
南線方麵,徐明艦隊遊弋鹿兒島沿岸,大張旗鼓、虛張聲勢,卻未遭實戰。
那些西南大名仍在觀望,既不降,也不動,像一群躲在山林後麵嗅風向的狼。
徐聞放下戰報,負手起身,緩步至窗前,望向晨霧繚繞的下關海港,心中沉思:
“福岡既下,南北既分,京都朝堂必亂。”
“但越靠近京畿,敵人便越頑強,山陽道地形複雜,若敵死守隘口,恐難速進。”
他心中有了粗略計劃:“要打得快,打得狠,讓他們來不及調兵,否則,倭國之骨,未必比海賊脆。”
三日後清晨,一道急報飛入下關行署。
“啟稟越王殿,福岡方向三家大名,請降。”
徐聞略一挑眉,放下手中奏牘,淡淡道:“哪三家?”
“築前守小田氏、肥前的龍造寺氏、宗氏殘部。”
徐聞冷笑一聲:“他們不是逃了嗎?現在又跑回來?”
傳令軍官低頭回稟:“正是,他們在博多灣遭我艦隊火炮重創,殘部退入內陸,不料又被朝鮮兵圍困,折損大半。現今兵力不足三千,昨日遣人求見,願獻地納子,請為先鋒。”
徐聞聞言,嘴角浮出一絲譏誚的笑意,似冷非冷,似笑非笑。
“死到臨頭,倒也知禮數了。”
他抬手輕輕一揮:“安排在偏廳,讓他們來見我,既然願做狗,那便看他們會不會叫!”
喜歡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請大家收藏:()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