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中旬後,願意且能夠趕到突蘇城的武裝勢力,基本上都已經到齊了,而那些有意投效卻又無法趕到的武裝勢力,也已經派來了代表。
至於那些既不趕來也不派代表的武裝勢力,則要麼是秦良的死忠,要麼就是想自立山頭,要麼就是有了新的主子。
總之,吳地之內,不可能人人都認可秦浩的這個吳王王位。
關豹與慕容玄見該來的都來了,不來的以後也不可能再來了,而大王派來的第二批援軍三萬人押運著大批兵甲器械及糧食物資也已抵達突蘇城,就正式開啟了整編江南之地全部武裝的工作。
此時,吳國的整個江南之地,名義歸屬或歸附於秦浩的各路武裝,總數量高達百萬!
可實際上,這百萬之眾中,真正能打仗的並沒有多少。
戰力最強的,自然是原懷安近衛軍,第一批六千人,突蘇大戰後僅剩下不到兩千人可以繼續作戰,第二批派來了六千人。
其次就是玄玉軍與原懷安的禁軍。
玄玉軍經過丹陽、突蘇兩戰,傷亡早已超過一半,即使後來又?充了不少江南之兵,但現在也隻剩下了不到兩萬人。
而原懷安的禁軍,第一批六千人傷亡過半,第二批派來了一萬五千人。
戰力再差一些的,就是懷安州軍、江北禁軍,以及江南的原吳國禁軍。
其中江北禁軍一萬人,經過突蘇一戰,傷亡了近四千人。
原吳國禁軍,現在總人數大約十一、二萬。
原懷安州軍,全都是第二批派來的,共計近萬人。
這些成建製且擁有相當戰鬥力的軍隊,合計十七、八萬左右。
剩下的各種私軍、地方軍、義軍、接受招安的賊匪,雖然有八十多萬人,可按照慕容玄的估計,最多也就能挑出十萬可戰之兵。
於是,慕容玄打亂原有編製,重新編組,將常備軍的兵額,也就是近衛軍、禁軍、州軍,限定在二十七萬。
其中三萬人被分到了水師名下,分屬於清江軍與滄海軍。
剩下的二十四萬,才是慕容玄此時此刻以直接統率指揮的人馬,被他編為了七個軍。
而這七個軍中,又隻有四個軍正式組建完畢,集結於突蘇城下,可以出征。
至於其餘的三個軍,則還隻是停留在紙麵之上,分散在各地,等著慕容玄派人送物,紿予支援,進行整編。
除了這二十七萬常備軍外,其餘的約七十萬人,慕容玄將其中的一半編為役丁,一半直接遣散為民。
而且,這些人無論是編為役丁,還是遣散為民,都將脫離戰場,專為生產勞動。
在慕容玄看來,要想迅速穩定吳地,安定民心,恢複生產才是重中之重。
而從懷安源源不斷的運來的大量糧食物資,是他恢複生產的信心。
打仗,可不僅僅是隻靠軍隊。
為了聯通清江與懷水兩大水係,方便輸物資,在短短的不到五十天之內,懷南與江北地區就投入了近兩百萬的人力,開挖了數十段長短不一的溝渠,將一個個天然的湖泊與河流連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