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懷鹽的步步緊逼,齊國的鹽商們自然是不甘坐以待斃。
既然價格戰打不贏,質量上又沒法比,那就隻能使些盤外招了……派水師去摧毀懷吳的鹽田。
自五月起,齊國就開始一次又一次的派出水師南下,想要破壞懷吳的人工鹽田。
而懷吳也不甘示弱,立刻派出水軍去破壞齊國的天然鹽場。
因為無論是人工開墾出來的鹽田,還是天然的鹽場,都需要築壩開渠,晾曬鹵水。
晾曬鹵水絕不是一天兩天之功,更需要天公作美。
此外,熬煮鹵水,還需要大量的設備與燃料。
隻要破壞掉這些堤壩與溝渠,搗毀熬煮的工具,就能破壞鹽的生產。
齊懷雙方因鹽而引起的海戰,慢慢的越打越大,到了後來就連趆、燕、趙三國都卷了進來。
要知道這三國也有沿海鹽田,雖然產量與齊懷兩國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三國都有海船。
趆國本就曾擁有天下第一多的海船,燕國也有一支小有規模的海船船隊。
就是趙國,自前年奪得出海口以後,在懷吳的幫助下,於去年也組建了一支擁有數十艘千石海船的船隊,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戰艦。
趙國為了打擊齊燕兩國的海鹽產業,便有樣學樣,派出戰艦偷襲兩國鹽場,齊燕兩國的水師自然也就派出戰艦反擊。
趆國更是派出大批的戰船投入到破壞懷吳鹽田的行列之中。
於是,在滄海之上,為了鹽,一場場或大或小的海戰不斷的上演。
而海戰不同於陸戰,相較於兵員的數量,兵員的素質與裝備的質量與數量,更能決定一場戰鬥的勝利。
在秦浩看來,目前的懷吳水軍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裝備質量,還遠遠比不上齊趆兩國的水師,就隻能從數量上下手。
為此,他才不惜以向他國出售艦船為代價,不斷擴大自己的造船產能。
雖然,自從大裁軍以後,三個水軍軍團被合並成了一個,總人數也從十幾萬縮減到五萬。
但是,他卻又彆出心裁的搞起了武裝民船。
所謂的武裝民船,又分為武裝商船與武裝漁船兩大類,滿載在百至千石之間,統一由王室的船塢專門建造。
兩者的主業一為運輸,一為捕撈,但在其船上,卻是允許保留一定數量的遠程武器,甚至那些海船上,還可以裝備大型床弩,至於近戰兵器,更是允許人人攜帶。
而有資格購買運營這些武裝民船,更是需要先有懷吳水軍高層的擔保,後有秦浩的特批才行。
因為這些武裝民船,就是懷吳水軍預備隊,隻不過是平日裡以生產為主,其中的骨乾從業人員也大多是被裁撤下來的前懷吳水軍官兵。
至於真正的懷吳水軍,則隻專心於訓練作戰即可。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現在懷吳水軍共擁有大小艦船九百餘艘,其中內河船隻七百艘,海船兩百艘。
而與之對應的武裝民船,則是多達三千餘艘,其中內河船隻一千七百艘,主要以商船為主,海船一千三百艘,主要以漁船為主。
僅僅是這三千艘武裝民船,就直接養活了近二十萬人,更是帶動了上百萬人就業。
此外,在這些滿載百石以上武裝民船以外,懷吳還擁有近萬艘小型民船,主要用於內河及近海的捕撈養殖,其相關從業者也在百萬人以上。
畢竟,捕撈與養殖的水產,隻有進行加工之後,才能長久保存,才能銷往遠方。
這其中,猶以醃製品為多,而懷吳龐大的鹽產能有力的保證了這些水產業的正常運行。
正是有了船與鹽,才讓懷吳從他國換來了大量的糧食,挺過了去年的糧食短缺危機,讓許多人有了新的飯碗,更是讓許多新老權貴發了大財。
現在齊越兩國的水師要來破壞鹽田,不等秦浩發號施令,那些大大小小的船主們,就來主動請戰,要配合朝廷水軍行動。
對此,秦浩自然是樂見其成,並讓水軍軍帥熊青陽酌情調用。
這不,當年明花島上的那個獨眼瘸腿的老海盜所在的這艘民船,就接到了水軍的征調令。
喜歡小小領主不好惹!惹急眼了爭天下請大家收藏:()小小領主不好惹!惹急眼了爭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