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懷吳向諸國所售賣的鹽,基本維持在每個月十萬石左右。
可到了五月的時候,銷量就陡然提升到二十萬石,六月進一步提升到五十萬石,七月更是突破到一百萬石。
如此多的價低質美的鹽突然湧入諸國,一下子就將齊鹽徹底擠出了各國的市場,甚至秦國的井鹽與魏國的池鹽銷量也直接減去大半。
一百萬石鹽是個什麼概念呢?
一個五口之家,一般一個月也就吃鹽一斤左右。
一萬石鹽,就足夠一百萬戶,五百萬人吃一個月了。
而一百萬石鹽,就足夠一億戶人吃一個月。
可整現在個大周帝國,全部的人口都加起來,也就相當於四千幾百萬戶而已。
秦浩三個月賣出的鹽,足夠諸國所有的人吃上好個月了。
雖然,秦浩為了打價格戰,三個月間從鹽上獲取的利潤並不太多,隻有一百多萬兩銀子,卻幾乎完全摧毀了齊國的鹽產業,以至於許多齊人也偷偷的從懷吳走私鹽向國內售賣。
絕大部分鹽場被破壞,僅剩的鹽場生出來的鹽又賣不出去,這就直接導致齊國的財政收入銳減。
而一向過慣了富裕日子的齊國貴族們,又怎麼可能去過窮日子,就隻能從其方麵索取財富。
可無論哪個方麵,最終索取的對象,還是齊國的普通百姓。
如此一來,齊國百姓原本就不算輕的擔子,就顯得更重了。
以前齊國雖然號稱富甲天下,可這個富,也是指那些貴族老爺們與他們的附庸們過的日子富,與廣大底層百姓卻是無關。
現在因為鹽,貴族老爺們加大了對底層百姓的壓榨程度,他們之間的本就有的矛盾就進一步加深了。
就在齊國製鹽業被懷吳打的快要咽氣的時侯,第一個反應過來的秦國立即展開嚴厲打擊走私懷鹽行動,凡走私懷鹽者,一經發現,嚴懲不貸。
同時號召全國上下,隻吃秦鹽,不吃懷鹽,並忍痛對本國的井鹽產業補貼大筆的銀子,想通過降低價格來與懷鹽打價格戰,保住本國的鹽產業。
與秦國相反,魏國雖然也有池鹽產業,卻並沒對其進行保護,而是大量引入懷鹽。
因為,本國池鹽的收入,絕大部分歸於國庫,可倒賣懷鹽的巨額利潤,卻是可以進入魏國貴族們的私人腰包。
於是,根本就沒有遭到破壞的池鹽鹽場,卻是大量的荒廢下來。
至於其他諸國,本就沒有多少鹽的產量,主要還是靠從齊懷兩國進口。
既然懷鹽比齊鹽更便宜,也更好吃,更好賣,那還乾嘛去買齊鹽。
還是那句話,雖然懷鹽的進口價大幅下降,可諸國貴族們賣紿自己國內百姓的時候,價格可是沒降太多。
而且,這樣一來,還產生了一個讓秦浩都沒想到的後果:
那就是這些諸侯國的臣子們在倒賣懷鹽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進而讓自身的實力進一步增強,變相削弱了王權。
而這,將會影響後來的天下大勢。
當然,此時的秦浩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為即將到來的兩場戰爭做準備。
其一,自然是要防範齊國的大規模進攻。
其二,就是將赿王仇池,驅趕出曲江流域。
對於齊國,他準備采取守勢,來個以逸待勞,在陸地上打一場邊境保衛戰,同時在海上也是轉攻為守,繼續打消耗戰。
對於赿國,他準備主動出擊,來個裡應外合,與楚國共同瓜分赿國北部的精華之地。
很快,楚懷兩國達成協議,決定於九月初共同出兵三十五萬,進攻曲江流域。
可九月還沒到來,八月才開始,齊國的大軍就殺過來了。
這一次,齊軍號稱六十萬,其中陸軍五十萬,水師十萬。
這次,齊軍沒有再采取多路分兵的策略,而是隻集中一路,沿著海岸線前進,想要徹底奪占或者摧毀懷吳的鹽場。
而齊軍水師也是與陸軍同步而行,既可配合作戰,又能運送補給。
雖然,齊國的六十萬大軍隻是號稱,但其規模也足夠的龐大了,秦浩不得不小心應對。
喜歡小小領主不好惹!惹急眼了爭天下請大家收藏:()小小領主不好惹!惹急眼了爭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