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反殺
我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那些成名的“大哥”們,出來進去的總要“前呼後擁”、“招搖過市”了!
因為若是一個人在外麵亂“裝逼”的話,“被乾”是早晚的事。
就在那不久之前,趙陽也“陰溝翻船”過一次。
飛揚跋扈慣了的他,也是因為罵了一個“路人甲”,在隨後的推搡間,被人家一拳“反殺”,鼻梁骨都被“錘”碎了,住了一個月的院!
看著在我心裡一直如“人中龍鳳”般存在的趙陽,無力地躺在病床上。一隻手總是會下意識地舉起來,放在被紗布完全遮蓋的鼻子兩邊,東撓一下、西摳一下的。那滑稽的樣子,像極了動物園裡的猴子。
我當時就暗自發誓,一定要吸取這個教訓。絕不會讓同樣的事情,在自己的身上發生!
二十年後的現在,每次我想到接下來要展開的劇情時,都一定會聯想起趙陽的樣子。
這讓我特彆好奇,為什麼二十年前我在裝那個直接導致後來事件的“b”時,就會將趙陽完全忘了呢?
直到前些天,我聽見了自己的大兒子在他的房間裡朗誦杜牧先生寫的《阿房宮賦》。隨著他磕磕絆絆的聲線,一段曾被我倒背如流的文字,陡然自我心底浮現:“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刹那間,如夢方醒。
若隻要隨便“讀讀書”就能夠改變命運的話,曆史上便不會再有那許多“重蹈覆轍”的故事才對。
更不會有那許多人抱怨:“我知道所有的道理,卻還是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那是因為人們隻局限於“知道”,而不是努力地“做到”。
知難行易,才是阻礙人類進步的原因。
所謂“知行合一者為聖”,就是這個道理。
可惜那時的我,並不是王陽明的“粉絲”。
因為要給丁祥一個“好消息”的“約定”在先,聽見大帝的提議時,我隻是隨口的“嗯”了一聲後,便迫不及待道:“帶我去見他!”
一中很大。
進出學校的門,自然也不會隻有一個。
在隨大帝去找那小子的路上,我又在他絮絮叨叨的勸慰中,聽出了另一個細節。那就是趙生並沒有告訴他事情的真相。
而趙生本人,一定是知道的。
這也是他沒有直接找我,而是去找了大帝的原因。知道真相的他,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想明白這些時,我忽然有種沒來由的憤怒。
憤怒之餘,我的理智亦是隨之“下線”。以至於我已經完全忘記了,“以力勝人者,必敗於強力”的粗淺道理。
所以,當我看見路燈下那個比大帝還要強壯的背影時,腦子裡想的,竟全是如何將那個背影的主人,揍到抱頭鼠竄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