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幾位大臣也紛紛附和道:“是啊,陛下。”
他們的聲音整齊劃一,似乎達成了一致意見。
然而,他們的表情卻透露出一絲虛偽與冷漠。
劉徹的麵容冷肅如冰,毫無表情。
他默默地注視著堂下的大臣們,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
這些要求懲處汲黯的大臣大多來自勳貴人家,他們隻關心自己的榮華富貴,對百姓的生死漠不關心。
劉徹深吸一口氣,沉穩的說道:“此事朕還需再考慮一番,眾卿先退下吧。”
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疲憊和無奈,世風如此,他早就知道的。
大臣們齊聲回答:“是,微臣告退。”
隨後,他們恭敬的退出朝堂,留下劉徹一個人獨自思考。
待眾臣退出朝堂後,劉徹喚來了白旻,吩咐道:“你派人去滎陽調查災情,看看災民的情況究竟如何。”
白旻應下之後便下去安排人手了,劉徹自己則坐在書房內,眉頭緊鎖。
他如今人在皇宮之中,不僅消息不便,更是不了解實情。
他得想法子,親自去滎陽走一趟才行。
可此事不能走漏風聲,一旦讓丞相等人知道他離開了皇宮,必定又會對新政的推行推三阻四。
所以他必須要悄悄的離宮才行。
事情難就難在這裡,他堂堂大漢皇帝,如何才能掩人耳目的離宮呢?
而且這一去至少要五六日,不可能不被人發現端倪。
劉徹在書房內苦苦思考了一整個下午,也沒有想到一個萬全之策,就在夜幕降臨之時,白旻進來稟告道:
“陛下,衛姬來了。”
劉徹一怔,隨即說道:“讓她進來吧。”
他冥思苦想的半日,也該換換腦子了。
不多時,衛子夫走進殿中,手中還提著一個食盒。
“奴婢參見陛下。”
“起來吧。”劉徹說道。
衛子夫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心係天下,隻是今日奴婢聽聞陛下憂心忡忡,故而特的備下一桌酒菜,想與陛下共同享用。”
劉徹點點頭,坐下來與衛子夫一起吃飯。
期間,衛子夫向劉徹詢問了一些關於新政的問題,並表示支持他的改革措施。
劉徹聽後十分欣慰,感慨的說道:“可這新政如何實施起來何其苦難,恐怕連這未央宮都走不出去。”
衛子夫搖搖頭,說道:“陛下所做之事皆是為了百姓著想,就算如今不順利,也一定會成功的,隻是奴婢擔心陛下太過勞累,還望陛下多多保重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