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濱向內陸的方向原本有一處城牆圍繞的守城,是南宋時期興建的一處從外圍守護都城臨安的駐軍行營,後蒙古侵略軍打到這裡,南宋宰相陸秀夫護幼帝從這裡向海上逃亡。
明朝嘉靖年間早期,守城毀於一次海上倭寇入侵的戰火,因此次入侵造成的燒殺掠奪影響之大,朝廷才派徐福鎮守使駐軍出海口,爾後才有了徐家灣。
浦濱城卻因此棄守,守軍行營就此荒蕪破敗,曆年民間偷拆城磚用來建房,至民國初年,隻剩下正城一堵百來米的守牆及城門。
東三省淪陷之後,老蔣派遣嫡係浙軍二十七團駐守浦濱,營部就建在城牆後麵,以舊城門作出入口,依舊城牆三麵加建了圍牆,營房,操場和監獄等各設施。
舊城門外麵是一遍廣場空地,有一條馬路伸向遠處,路兩邊近處是幾個大小聚居的村落,守軍團營另三麵才是縣城的建設和住宅區,一直延伸至數公裡外的濱江邊。
現在二十七團的營部成了日軍駐軍指揮部,加建了營房,崗樓和監獄,還分出一角作協維軍的班房,當時南京維新政府已成立,但這裡的偽軍直接受日軍控製。
原二十七團團長梁晃和他組織的近百草頭義勇軍,當夜從日軍營部的一側趁其不備,突然襲擊其崗樓和城牆的守兵,還向高牆裡麵營房扔土製炸彈。
一些靠山野獵食的民團鄉勇還用箭弩向軍營裡發射燃著柴油的火箭,使裡麵一些堆積落葉的屋頂燒著了火,還有空地上堆放的軍用物資如帳篷帆布和裝有機械件的木箱之類的燃起火勢。
留守軍營的二百多鬼子兵和一百多協軍被攪得全部出動,與來襲者在軍營周圍撒開對戰。
梁晃駐守浦濱數年,對軍營周圍的環境已甚熟悉,他把他的義勇軍分作兩撥守住正門和後門,與裡麵衝出來的日協軍一陣槍彈相見。
鬼子兵雖說人多勢眾,武器強悍,但一下卡在出入口,被正門外借助房屋和樹林掩護的人不住射來的槍彈壓在城門裡,一些衝出到外麵的麻袋壘堆,卻被之前偷偷乾掉了守兵,埋在那裡的地雷炸飛。
後麵通向城裡的營門,裡麵要往外衝的日協軍也遭到隔著一條馬路的屋巷裡和屋頂上各種長短槍的堵截。
這幾天世夫會的人為查探清楚海龍控製下的黑市交易地裡麵的環境場地,從裡麵的軍火販子手上分次購買了幾十支漢陽造和毛瑟槍和幾十個木柄手榴彈。
購槍火目的也是為裝備梁晃組織起來的民間義勇軍。
這些由新式武器淘汰下來的槍火,原本就是鄰近幾個地區黑幫之間的流通貨,抗戰爆發之後,軍火交易量很大,黑幫的槍販子有從日協軍手上收購,也有從國軍手上收購的,大家都是為了利益,買賣不拒。
日軍很快從正門的城牆上架起數挺機槍向空地過去的樹林子和村子裡的襲擊者掃射,一下子壓製住對方的火力,很多鬼子兵從正門衝了出來,分出一部份人去追擊村落裡的人,另一部份繞到軍營後麵支援後門的對戰。
但之前草頭義勇軍向軍營裡放了很多火箭,燒起了好幾間營房和操場上的物資和汽車,鬼子不得已分出一部份人來救火。
這時軍營裡的監獄關押的人聽聞外麵的槍聲炸彈亂轟轟,都跟著起勢鬨騰,要趁此機會破獄而出。
監獄是個高七八米的大房子,地麵一層一遛兒十數間監房圍繞著個天井,二樓是日軍把守的大平層,隻有數間關押重要犯人的黑房子和一個各種刑訊器具齊全的大刑訊室。
監獄裡原本關著三百多淞滬會戰後撤退被俘虜的潰軍,後來投誠了一批經不住拷打和恐嚇的二百多人做了鬼子的狗腿子,剩下一百多點是誓死不降的,眼看著時間和拷打對這些家仇國恨者起不了作用,山下芥木打算著找個時間將他們集體槍斃。
樓上的幾間黑房子關著一些日軍認為是重刑犯的濱江一帶的新四軍遊擊隊員和地下聯絡員,因為日軍認為凡是在浦濱與他們作對,破壞其軍事力量的人都是該組織的成員或是該組織的骨乾成員在起的帶頭作用。
因此這些人被輪番經過嚴刑拷打,有的人受不住折磨做了叛徒,致使遊擊隊的個彆支部或地下交通站遭到打擊和破壞。
但有更多的人被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始終站在侵略者的對立麵。
一發綁著油布的鐵頭箭恰巧射破一個監房的高鐵窗的格柵玻璃,穿進近十個國軍擠在一起的牢房裡,插在地上的禾草墊著的地鋪上,一下將乾草燒了起來。
這些處在死亡邊緣的俘虜早就有尋機會與敵人拚死一搏的打算,這下看著監房有被燒起來的趨勢,在帶頭者的起意下,乾脆引火把衣服和草席都湊堆燒起大火。
他們此舉認為要不把監獄燒起來逼鬼子開倉,那就隻有把自己都燒死在牢房裡,橫豎也是一死的。
一樓的監房牢門都是一排平行的鐵欄柵,當中焊有鐵門,被關押的人可與對麵的牢房的人相望對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