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輕易發怒的祭司,折斷了一片案牘,沉靜看著官員,
“下次再自作聰明,這個位置,你就彆做了。”
官員當即冷汗淋漓,行跪拜大禮認錯。
“我連祭台都不去,你還找個替身來在我麵前晃悠,滾出去。”
就這樣,春去秋來,日升月落,幽地下雪的時候很美,有時冬日遇到晴天,金色的陽光照在山頂積雪上。
日照金山,她跟少年說過,他應該是想看一看的,可惜,他們認識的時間太短。
多年後,虞國當世最厲害的祭司也生出了白發。
她已經五十多歲,在這個年代,算是非常長壽,新一任大王又要繼位了。
世人都說,妘莘大祭司一生都在神山上為虞國祈福,未曾嫁人,教了許多弟子,但沒有一人,可以讀懂全部簡牘。
這恐怕是她此生最大的遺憾。
當年紮著兩個小辮隨侍在身邊的小姑娘,已經不在了,她選擇葬在山上,繼續陪伴妘莘。
身邊的侍從也換了一批,除了幾十年不變的的山川,周圍的一切好像都變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祭司大人為數不多的幾次下山處理事務,都會避開祭台那條路。
而今日,她卻說要去祭台看看。
她在侍從的攙扶下,來到山神像前,隻擺上了甜瓜。
沒有繁雜的祭祀禮,她甚至自己拿了兩塊吃。
這些年繞路避開祭壇,是她不敢來,她知道祭祀的過程,所以害怕在這裡看見跟他有關的東西。
現在特意過來,是知曉自己大限將至,再不來就沒機會了。
看著寂寥清冷的祭台,年邁的祭司輕歎一聲,虞國的氣數也即將走到儘頭。
再過幾百年,人牲祭祀、殉葬會逐步被廢除。
她算到了。
當晚,妘莘平靜地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不需要牲畜和奴隸殉葬,也不需要什麼陪葬品,把她最喜歡的玉雕人俑放進去就行。
也不用挑什麼地方,在山裡隨便挖個坑就行。
她是虞國最尊貴的祭司,幽地的女侯,以這樣身份,卻做出這種安排實在令人不解。
妘莘的弟子,也是幽地新任祭司前來勸說。
她隻說,“沒有後人,要什麼風水,何況命數到了,哪都一樣。”
王陵在龍脈上,虞國還不是氣數將儘,二十年內必亡。
“我也不在乎死後在地下享受榮華富貴,怪冷的,隻希望下輩子可以去看看天下的山川河流,如果還有下輩子。”
虞國祭司妘莘最後留下的卜辭,是自己的大限,還有一則幾百年後,天下局勢的預言。
她這一生,算的卦從未出錯,此後千年,再難遇此番天賦斐然的相師。
後來,她和虞國一起消失在曆史中,她不曾留下記錄生平的石碑和青銅禮器,後世記載的虞國也不過寥寥幾筆。
她沒有留下名字,連她所編寫的文書也逐漸失傳,隻留下隻鱗片甲,即使有相師得到奉為至寶,也不知是何人所著。
因為前一張更改的時候,多出了一章,篇幅太長了怕會影響觀看,所以分了一章出來,淩晨時太困了,所以昨天那一章少了些細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