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給足了她自主選擇的權利,從妹妹懂事以來,她想要梳什麼發型,穿什麼衣服,一切都由她自己決定。
在妹妹麵前,他們不再是傳統的父母,而是一對開明的父母。
這一切在她看來是何其諷刺。
她也曾試著說服自己,後來卻發現說服不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傾注在妹妹身上的愛意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毫不掩飾。
妹妹的牙齒不整齊,他們就帶著她去看牙,幾萬的治療費說花就花。
妹妹經常用嘴呼吸,他們帶著她去治療,不厭其煩的告訴妹妹這是錯誤的,並且耐心的為她糾正。
妹妹的眼睛近視了,她們不惜耗費重金,義正言辭的要求讓她佩戴角膜塑形鏡,而非傳統眼鏡。
妹妹不喜歡學習,他們就在她麵前毫不掩飾的訴說以後送她去出國留學,哪怕妹妹不過小學,哪怕她還站在她們麵前。
青春期的妹妹長了青春痘,母親便耐心的教她護理皮膚,讓她在一眾人之中光彩照人,不再容貌焦慮。
妹妹上的是私立學校,資源環境都是數一數二的,在那裡,她可以穿著精致的校服,享受著屬於她的青春。
而反觀她呢?
她的牙齒不整齊的時候,她們說要好好刷牙。她信了,所以她的牙齒並不漂亮。
她用嘴呼吸的時候,他們隻是提醒一下,點到為止。後來她自己偶然間發現這是不對的,於是自己調整過來。但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由於經常被要求看書學習,她的眼睛早早的近視了,而他的父母卻沒有及時處理,導致她第一次佩戴眼鏡的時候就是高度數的鏡片,還是最為壓抑的黑框眼鏡。
從小到大,她一直都是努力學習,是所有人眼中的彆人家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一邊享受著她帶給他們的榮譽,一邊毫不掩飾的貶低她。
明明她的成績可以去往資源更優秀的學校。可是他們卻以另一所學校的高額條件為由,不顧她的意願,替她做了選擇。
這一幕幕都讓她無法釋懷。
說什麼妹妹還小,憑什麼大的就要讓著小的。
不過是封建思想的殘餘罷了,他們連封建都算不上。
古人都知道嫡長子繼承製,憑什麼她要讓,該讓的人也不應該是她!
論嫡庶,她是嫡,論長幼,她為長,她憑什麼讓?她不該讓!
她很快就醒悟過來。
後來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反抗就是高考填誌願。
她的父母都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然後在家相夫教子,操勞一生。
她不願意,然而她還是低估了父母,或者說是殘存著一絲期望。
然而她賭輸了,當錄取通知書下來的那一刻,她的心就死了。
他的父母擅自改了她的誌願,選擇了他們眼中最好的師範專業。
那一天,所有人都在歡呼,除了她。
至於後來如何,她隻記得她第一次與父母公然對峙,在所有人的目光下,她第一次有了快感。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他的父母更是揚言除非她離開這個家,否則就要向他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