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你之意,東征,是去不成了?”
楊廣聽了武信的話,沉思片刻後說道。
“去的成,萬事皆有緩,不急於一時。”
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大隋,武信知道自己該出來勸說一下了。
若是真按照楊廣這般發展,用不了多久,大隋就該崩了。
緩慢一點,或許不會崩的那麼快。
倘若勸說無用,他也算是儘人事,聽天命了。
“你所說不錯,朕實在有些急了,征討高句麗之前,朕想要前往西域一遭。”
楊廣思慮片刻,此事可緩。
如今大隋橫掃百國猛士,從上到下士氣皆盛。
西域之行,彰顯大隋國威,勢在必得。
“臣無異議。”
武信能做的都做了,他不是楊廣的爹,也不是親兒子,不可能事事都聽他的。
西巡,總比東征要好上許多。
這期間他們為征討高句麗做的準備多一些,到時候也不必那般大費周章。
“西巡定在大業五年,屆時,你陪同於朕。”
楊廣拿出筆,在西域上畫了一個大圈。
先前他派遣人與鐵勒聯合,擊敗了吐穀渾,大隋兵馬撤離。
可後來吐穀渾主再度出兵,奪回了失地,時常派人阻攔隋朝與西域往來。
想要徹底打通絲綢之路,唯有把吐穀渾徹底剿滅。
“是。”
武信應聲,大業五年,也就是明年了。
這期間他還得去往登州一遭,儘快把丟失的皇杠給找回來。
順帶看看能否收了程咬金,與單雄信也聯絡上。
單單是一個鼇魚太子不夠,他必須儘快為大隋招攬人才。
“朕想大力推舉科舉,順帶完善,改革其製度,你看如何?”
楊廣拿出關於科舉的記載,將其交給了武信。
削弱世家不單單是要從財力,人力入手。
利用科舉提拔人才,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削弱。
先前他推行科舉,是試探性的,並未徹底放手去做。
而關於科舉之事,他從未與他人商議過,這是獨屬於他自己的秘密。
朝內的官員,哪一個不是世家門閥,他實在不敢說。
世家門閥都反對他大力推行科舉,那是因為動了世家門閥的利益。
他需要除了世家門閥以外的力量,來與他並肩而立,支持於他。
武信不同,家中隻剩下一人,無利益可動,這也是他信任,培養武信的原因之一。
打開記載的書籍,武信眉頭始終沒有鬆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