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名下了火車後,江山去了省委組織部。
他是京城大學分來的,必須由省組織部分配。
組織部的同誌,給他開了一個介紹信,讓他去大理。
於是,當天晚上,江山便乘車去了大理。
從昆名到大理,沒有後世的火車飛機,隻能坐汽車,需要翻山越嶺、多次中轉,一條曲曲折折的環山路道儘了旅途艱辛。
到了大理後,第二天是上午十點,江山又去了大理州委組織部。
這一回,依然是換了介紹信,讓他持介紹信去劍川縣。
這一路上,江山了解到了這邊的情況。
其實,不用去了解,他也知道。
上一世,他就在這個地方生活了十幾年。
1978年,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24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33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有602萬元。
全州的人口是六十萬人。平均每個人存款十塊錢。
群眾生活是村村寨寨點煤油燈、燒柴火。
終於,汽車到了劍川縣。
江山根本就沒有想到,他又一次回到了曾經的劍川古城。
劍川古城始築於明洪武二十三年,一座全石塊支砌,棋盤布局,方形城垣,隍壕圍護,譙樓高聳的典型漢式城池便赫然雄踞在了劍湖之濱。
上一世,江山曾研究過劍川的街道。
對此,有了深刻的印象。
街道的安排遵循華國傳統的勘輿風水學。
為使城內的“風水”不外泄,東西南北四城門刻意作了相左相錯的處理。
古城中的水火巷道布局科學合理,巷道中的流水日夜不絕。
劍川古城的規模不算大,總麵積不到100萬平方米。
古城周圍的環境未受到汙染,儘管每家每戶都有一口清澈潔淨的水井,但除洗用之外,每日清晨,人們總是喜歡到城外壕溝裡挑一擔清水飲用。
因為這水是直接從老君山上流下來的,清甜、甘潤、可口。
用這樣的水泡出的茶,不亞於州杭虎跑泉泡出的龍井。
街巷空地上有許多古柏樹、槐樹、柳樹、桑樹,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形狀奇特,把古城扮襯得十分古樸、端莊。
再一次回來,讓江山的心激動不已。
重生的三年前,他曾來到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