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船一到廂港,接到了通知的那些簽了合同的商人,便開始收貨了。
當他們看到那貨色,比米陰都好,一個個笑歪了嘴。
那些沒簽合約的人,也來到了碼頭。
他們原本不相信內地能出這好的花崗岩板材。
所以,上次,他們都沒有簽約。
今天,他們一看,那些狗日的都賺翻了。
質量不差米陰不說,價錢便宜百分之十。
於是,方向的電話被打爆了。
方向統一口徑回複,“上次簽約,就是以銷定產。現在的產量隻有那多,沒有多生產,我也沒有辦法給你供貨。”
這些商人高低不願離開,最後,方向才答應與他們簽約。
供貨得安排在下個月。
江山看了廂港市場,放下心來。
這一船的貨,每一噸方向他們賺二十港幣。
那麼,一船就賺四百萬港幣。
仿佛那錢很好賺似的。
在廂港住了五天,又等來了兩艘貨船。
現在,挖石的隊伍,增加到了五個。
全部都是機械挖掘,又快又方便。
一天一個隊,能采石四百萬斤。
有時,碰到一個大石,就是幾十萬斤。
這樣一來,總計一天采石兩千萬斤。也就是兩萬噸。
湊齊一船,得十天才行。
這一天,縣長興高采烈的過來,向江山彙報。
“書記,上個月,采石場用工有一千人。都是用的我們懷遠的人。”
一千人,也不多。
過去的那種人挖的工作,被機器代替了。
石場上的用工,都是一些裝缷工。
用工量最大的是裁石廠。
那是最費人工的。每一個工序都要很多的人。
一千人中,那邊就用掉了八百人。
現在,懷遠的人都羨慕裁石廠的人。
一個月的收入就達到了五百多。
比政府乾部的工資高三倍。
所以,不少的人托媒婆,給自己的女兒在裁石廠中找男朋友。
看到懷遠漸漸地走上了正軌,江山也就很少去管那些雜事了。
他便在辦公室內,看起報紙來。
這一天,縣長又找江山來了。
“書記,蚌山上發現了一個小型的玉礦。”
江山早就猜到有這個情況。
“安排人封鎖了嗎?”
“安排了警察過去。否則的話,怕被搶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