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貝克街,林蔭大道。
貝克街是在18世紀設計的街道,它以建築師以建築師威廉貝克的名字命名,而這條街是由於阿瑟柯南道爾爵士(sirarthurnandoyle)的虛構電視劇《福爾摩斯》而聞名。
在《福爾摩斯》電視劇中,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住在貝克街221b號,儘管這個地址從未存在,但你仍然可以在貝克街參觀以這位“虛擬偵探”命名的博物館、咖啡館以及酒吧。
這條街曾經是一個住宅區,不過得益於《福爾摩斯》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爆火,這條街逐漸開始往商業住宅的趨勢發展,為了方便遊客參觀,街上還特意設立了一個福爾摩斯博物館,以及一個同名的地鐵站以便遊客能夠很容易的到達。
“福爾摩斯博物館站牌到了,請旅客們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物品,依次從後門下車”
從地鐵站出來,刺眼的陽光照射得江海睜不開眼。
當江海左腳從地鐵站跨出,這才看清了整條貝克街的原貌。
和電視劇之中所展現出的街道大同小異,除了住址221b號不存在之外,其他的地方——
隻能說和《福爾摩斯》之中展現出的偵探夏洛克住所一模一樣。
一部經典的文學著作在於
儘管,人物是虛擬的。
劇情,是編撰的。
可即便如此,隻要你寫得好,隻要你的文字能給予到讀者共鳴,那不管你的作品如何虛擬——
讀者,也會竭儘全力的將它變換成為現實。
“這邊,是神探夏洛克的取景拍攝地”行走在貝克街街道上,陳涵影以一種好奇的目光打量著周遭的一切,“那邊,那個博物館對外展覽的,是助手華生穿過的風衣嗎?”
“我怎麼感覺有一種從書中穿越了現實的錯覺?”
“這一切,好神奇”
《福爾摩斯》的魅力就是你分不清這到底是現實還是虛擬,儘管這個人從未在現實之中出現過,可是在這裡的每一個人——
都能感受到來自於這個人物的魅力。
老實說,這也是江海第一次來到英國,第一次來到這大名鼎鼎的貝克街街道,打量周遭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景物。
饒是江海,也忍不住感歎:
“要是有一天我的作品也能像《福爾摩斯》一樣,將書中的虛擬儘顯於現實。”
“那真是死而無憾了”
從貝克街到的東邊一直溜達到西邊,這一路上,江海和陳涵影看到了不少的報社,圖書亭,書店
幾乎每一家報社,都珍藏有一本阿瑟·柯南道爾的世界名著——
《福爾摩斯探案集》
除此之外,陳涵影還發現江海的新作《東方快車謀殺案》和《無人生還》,被展示在各個書店、報社最為顯眼的位置,並且特意被標注上了【年度最受歡迎推理文學作品】這幾個大字
尤其是《無人生還》!
一進入到書店展櫃,會發現展櫃的左手邊是阿瑟·柯南道爾的世界名著《福爾摩斯探案集》。
而展櫃的右手側——
就是江海曆時三十天,所寫出的暴雪山莊殺人模式巔峰之作,也被譽為開創了童謠殺人手法先河的中長篇推理《無人生還》!
你要知道,《福爾摩斯》在英國人心中那是一個什麼概念
那是堪比《聖經》的存在!
而就是這樣一部家喻戶曉的世界名著,在這些英國讀者心中
《無人生還》竟然能和它並駕齊驅?
它竟然還能被擺放在《福爾摩斯探案集》的身邊?
“年度最受青年讀者歡迎推理探案流?”
看著這些書店,義務為《無人生還》做的推廣,陳涵影頓時感到疑惑,
“這年,剛過去沒多久”
“怎麼就莫名其妙變成了年度最受歡迎作品?”
此刻,愛丁堡聖物書店內。
來自於劍橋的奧德裡奇教授,正坐在遮陽傘下,一臉震驚地翻閱著手上的《無人生還》,言語中有數之不儘地感歎:
“這,簡直就不可思議”
“這真的是三十天之內”
“所能創造出來的推理???”
事實上,一開始奧德裡奇教授來到書店之際,並沒有想要閱讀江海的《無人生還》,他是衝著《東方快車謀殺案》來的,畢竟江海在圓桌推理競賽上寫下的這本《東方快車謀殺案》經由官方認證過——
被伊麗莎白女皇稱之為最能代表這一屆圓桌推理競賽水平的作品!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篇幅並不算長,整本書的篇幅隻不過十萬字左右,而就是這短短的十萬字,卻用了奧德裡奇教授整整一天的時間——
才將這本書的內容吸收殆儘。
“不管是從整本書的立意,劇情,還是結局,這本書”
“絕對都是當代文學界的巔峰之作!”
“這本書,看似是在講述一個錯綜複雜的犯罪故事,但實際是通過這一係列錯綜複雜的犯罪,向讀者們傳遞一個與當代偵探推理學界截然不同的觀點——”
“公理,永遠大於法理!”
縱觀世界偵探文學,包括《福爾摩斯探案集》在內,在一起慘案發生過後,我們會發現作者塑造的偵探團往往代表的都是【主角】一方,它們往往都是站在死者這邊——
不論死者生前做了什麼錯事。
不論死者闖下了什麼彌天大禍。
隻要你殺人,那你就是不對的!
隻要你犯罪,那你就是對法律的褻瀆與侮辱!
正是由於你褻瀆了律法,所以不管你出於什麼理由殺害了死者,那你就必須要受到懲罰!
尋常主角團偵探的任務,就是撥開這層層迷霧,從中找出施暴者:
“你,就是殺人凶手!”
“你殺了人,就必須要受到嚴懲!”
而江海《東方列車殺人案》想要表述的觀點卻與尋常作家截然相反——
“我不站在法理這邊,我隻在乎公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負責勘察這一起案件的主角偵探也可以算半個幫凶?
甚至於
你也可以直接把他稱之為殺人凶手?
“幫助施暴方逃脫法律製裁的偵探,你見過嗎?”
“明明都已經探查出真凶,可麵對警察的詢問,主角竟然主動選擇了隱瞞,甚至於還運用自己緊密的邏輯思維”
“為這些‘殺人凶手’開脫?”
對於主角波洛而言,他不在乎所謂的法理,他隻在乎他自己認定的公理和正義,如果死者本身就是一位惡貫滿盈之人,在法律沒辦法製裁他的情況下,旁觀群眾選擇動用私刑,結束掉這位惡貫滿盈之人的生命
這又有何不可?
你要知道,這位慘死於列車之上,身上有十二處刀口的大富豪,看似淒慘,但他背地裡
其實是一位極其變態的幼童施虐狂!
他害的彆人家破人亡,本就應該一命抵一命,現在卻利用法律的漏洞逍遙法外。
在法律沒辦法製裁這等惡人的情況下。
來自於比利時的名偵探波洛並不覺得車上這十二位參與了殺害過程的乘客有什麼過錯。
反而還主動隱瞞罪行。
幫助他們逃脫法律的製裁
這也是名偵探波洛一直認定,並且也在為之堅持的事情。
也正是基於江海這和尋常推理文學界截然不同的腦洞,讓伊麗莎白女皇以及作家評審團,看到了這本的新奇所在,並當即就定下了推論:
“這絕對是這一屆最能代表圓桌推理大賽水平的創新作品”
在完整閱讀完《東方列車殺人案》這整個故事之後。
奧德裡奇教授頓就極其震撼的表示:
“名不虛傳。”
“果真名不虛傳”
正當他開始瘋狂在朋友圈,校友群,以及私人媒體上安利這本推理讀物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