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拱手說道:“主公,微臣建議主公改革人才選拔的方式。現在秦國的求賢令無法滿足主公你的人才需求。”
金逸塵看著陳群微笑道:“確實,求賢令發布了那麼久,錄用的人才數量確實無法滿足。現在改革在即就更加的捉襟見肘了。”
陳群馬上接上說:“故微臣建議主公推行“九品中正”的人才選拔方式。通過各地的鄉老任免他們為中正官,由他們將各自的青年才俊進行九品分類品評。這樣我們就能按照人才的等級,選用人才。”
金逸塵微微皺眉說道:“陳群,你可知你的這個方法有什麼弊端了。”
陳群不解問道:“不知主公為何這般說。”
金逸塵歎了口氣說道:“你這九品中正,在前期可能是能讓很多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子弟被地方推薦上來,我們也能知道各地有多少青年才俊。可後麵你能保證各地的中正都能公正的品評一個人嘛?”
陳群被問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金逸塵繼續說道:“這九品中正將人才分類固然沒錯,可品評的方式或者人不能保證公正,最後隻會被各地士族利用,寒門再無出頭之路,蒯城季氏就會在更多的地方出現。”
“這。”陳群被徹底問住。
不過陳群這一問確實讓金逸塵意識到人才緊缺的急迫性,之前的求賢令隻是短期的解決方法,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
這時荀彧開口道:“主公,秦國的寒門子弟基本上都已經通過求賢令入仕了。其實我選中的人才裡士族的人很少”
金逸塵詫異的問道:“什麼?寒門子弟都選完了?士族的人很少?”
荀彧無奈的回答:“主公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秦國的學堂裡基本不可能出現平民的孩子,這些寒門學子全是家道中落的士族的希望。”
“這”荀彧的一番話把金逸塵說住了。
荀彧接著說:“主公,學識一直是被各士族把握住的,普通百姓是不可能讀書的。陳群的九品中正製隻是針對目前秦國的情況提出的。去三城平叛你選出來的那幾位,武梓栩、王熙宰、王不染不全是士族嗎?”
“他們並沒有通過求賢令到鹹都謀取一官半職,畢竟都是各士族培養的人才不會輕易的入仕。”
金逸塵聽完眉頭緊皺,他忘記了科舉製的前提是足夠的人才基礎和完善的教育體係。曆史是一步步發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想明白這一點的金逸塵對著陳群拱手道歉:“抱歉陳群,是我未曾考慮實際的情況。”
陳群見金逸塵對著自己道歉趕忙回禮:“微臣不敢,主公您也有您的憂慮。”
金逸塵接著說:“陳群,這次改革就由你來負責人才選拔方麵的事宜,各城的中正人選就由你來把關吧。”
陳群領命,眼中閃過堅定之色,鄭重道:“多謝主公信任,臣必當竭儘全力,不負所托!”
金逸塵對著陳群點頭又看向荀彧問道:“文若,現在鹹都有幾所學堂。”
荀彧回答:“回主公,鹹都現在沒有一家學堂。”
“沒有一家?這是為何?”金逸塵詫異。
荀彧接著回答:“鹹都內的士族不是在自家族學學習,就是在各官員的家長求學,沒有一個對外的學堂。”
“這樣啊。”金逸塵感慨。
“那文若,你說我們建個鹹都學院如何?”金逸塵對著詢問說。
荀彧聽到金逸塵的這個想法,想了想開口道:“不知主公,您這個鹹都學院打算招收什麼樣的學生?教授什麼樣的知識?又準備如何收費呢?”
金逸塵也想了想回答:“這個學院我打算招收天下學子,隻要想學習不論出生不論貴賤。教授的知識多種多樣,既有經史子集,傳承先賢智慧,讓學子們明事理、通古今;也有兵法謀略,培養軍事人才,以備將來保家衛國之需;還有農桑工商之學,使學子們知曉民生根本、經濟之道。至於收費,家境貧寒者可免費入學,還提供食宿,世家子弟則適當收取一些費用,以補貼學堂開支,學院的大部分開支就從國庫裡分點出來吧。”
荀彧聽完點了點頭讚許的說道:“主公此想,實乃大義之舉,必能為我秦國招攬眾多賢才,成就一番偉業。”
金逸塵擺了擺手說道:“文若,我沒有你說的那麼偉大,我隻是想播下一個種子,讓天下人都能讀上書明事理。現在我們秦國或者說我沒有這個能力,不代表以後沒有。鹹都學院隻是開始,等財政富裕了,我要在秦國的每一個城池開一所秦學。讓有能力的家庭把孩子送到秦學上學,這些孩子在秦學裡就能通過老師進行品評,最後各城最優秀的孩子們到我鹹都學院深造,這樣我秦國就能有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沒有來鹹都學院上學的孩子長大後也能教育他們的子女,這樣一代又一代,秦國必將越發繁榮富強。”
荀彧和陳群麵帶欽佩之色,拱手說道:“主公目光長遠,心懷天下,此等深謀遠慮實非常人所能及。有主公如此壯誌與規劃,秦國何愁不興?何愁大業不成?臣堅信,秦國在主公的引領下,必將走向輝煌,名垂青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