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林逸深知,像吉溫這樣的人,著實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便能如利刃般直刺敵人要害,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奇效;可若是用不好,這把劍便會毫不留情地反噬自身,帶來無窮無儘的麻煩。好在經過一番精心謀劃與巧妙手段,林逸如今已將吉溫基本掌控在手中。
此前,林逸憑借著從昆侖仙法中學來的奇妙法門,給吉溫施加了一種特殊的咒術——仆叢咒。通過施展此咒,林逸在吉溫的腦海中留下了一縷自己的神識,如此一來,隻需一個念頭閃過,他便能知曉吉溫的一舉一動,仿佛在吉溫身上安了一雙無形的眼睛。而且,憑借這咒術的效力,林逸還能在關鍵時刻對吉溫進行約束,若吉溫敢有二心,他隻需心念微動,就能讓吉溫陷入困境,或變成啞巴無法吐露機密,或變成瘋子失去行動能力。
彼時,唐玄宗李隆基已然下旨,責令大理寺和刑部徹查李林甫的罪過。這李林甫在朝堂之上為非作歹多年,其種種惡行早已引起諸多忠義之士的不滿,如今終於要迎來對他的清算時刻。
林逸深知吉溫此人的過往經曆,雖說他曾是李林甫的心腹,但如今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吉溫已然成為一枚可利用的棋子。林逸想起初次見到吉溫時,就察覺到他身上那股子圓滑世故又帶著幾分狡黠的氣息,深知他是在不良人機構中摸爬滾打多年,對各種暗中行事的門道頗為熟悉,這樣的人若是能為己所用,在徹查李林甫一事上或許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於是,林逸向李隆基進言,建議將吉溫調到大理寺參與對李林甫的調查。李隆基聽聞林逸的分析,覺得有理,便應允了此事。就這樣,吉溫從原本的位置被調到了大理寺,成為了此次徹查李林甫行動中的一員。
吉溫初到大理寺,心中自是忐忑不安。一方麵,他深知李林甫的手段,擔心一旦李林甫日後東山再起,自己必然會遭到殘酷的報複;另一方麵,他也明白自己如今已在林逸的掌控之下,若不儘心辦事,那林逸手中的咒術隨時能讓他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所以,他隻能硬著頭皮,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李林甫的調查工作中。
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員們接到聖旨後,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展開了對李林甫的全麵清查。他們翻閱大量的卷宗,走訪諸多相關人士,力求將李林甫的罪行查個水落石出。
而吉溫憑借著自己曾經與李林甫的密切關係,對李林甫的一些行事手段和暗中勾當頗為了解,在調查過程中,時不時能提供一些旁人難以知曉的線索。
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麵。
其一,結黨營私之罪。李林甫在朝堂之上多年,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大肆拉攏官員,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勢力集團。他通過威逼利誘等手段,讓許多官員對他唯命是從,這些官員為了自身的利益,甘願充當李林甫的爪牙,在朝堂上為他排除異己,打壓那些不與他同流合汙的忠義之士。例如,在官員的任免升遷上,李林甫完全將其掌控在自己手中,不是他陣營的人,即便才能出眾,也難以得到應有的晉升機會;而那些投靠他的人,哪怕才能平庸,卻能平步青雲。如此一來,朝堂之上風氣日下,真正有能力、有抱負的官員們往往受到排擠,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而李林甫的黨羽們卻充斥著各個重要職位,嚴重影響了朝廷的正常運轉。
其二,貪汙腐敗之罪。李林甫利用自己宰相的職權,大肆收受賄賂。無論是地方官員進京述職,還是商人尋求庇護,隻要能拿出足夠的錢財,李林甫便會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他收受的賄賂不計其數,金銀財寶堆積如山。有一次,一位地方大員為了謀求連任,帶著滿滿幾大車的財寶進京獻給李林甫,李林甫見此情形,不僅欣然接受,還當場承諾會為其辦妥一切事宜。在工程建設方麵,李林甫也不忘從中撈取好處。比如朝廷撥款修繕皇宮,他暗中指使手下人偷工減料,將節省下來的錢財據為己有,導致皇宮的一些修繕工程質量低劣,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其三,禍亂朝廷之罪。李林甫為了達到自己獨攬大權的目的,不惜陷害忠良。他精心策劃了多起冤案,將那些對他構成威脅的官員們一個個打入大牢,甚至送上斷頭台。就像之前李適之的遭遇,李林甫故意設下圈套,以華山金礦之事誤導李適之,然後在朝堂上反咬一口,致使李適之失寵,最終被排擠出朝堂。還有楊慎矜,李林甫誣陷他圖謀不軌,動用各種酷刑逼供,讓楊慎矜含冤而死。這些忠臣良將的倒下,使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許多官員為了自保,不得不對李林甫低頭屈服,不敢再有任何異議,從而讓李林甫更加肆無忌憚地掌控著朝堂的局勢。
其四,任人唯親之罪。李林甫在選拔官員時,根本不看其才能和品德,隻看是否與自己有親屬關係或者是否是自己的親信。他的兒子、侄子等親屬,即便不學無術,也能在朝廷中謀得一官半職。比如他的一個侄子,整日遊手好閒,不學無術,卻憑借著李林甫的關係,擔任了一個重要的官職,在任期間,隻知道吃喝玩樂,對公務不聞不問,導致所負責的事務一團糟,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