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五年四月十一日,範陽城內氣氛凝重而又透著一股緊張的躁動。安祿山坐在他那重兵把守的府邸議事廳中,周圍環繞著他從範陽以及平盧召集而來的十四名親信將領,眾人麵色各異,或嚴肅,或憂慮,但眼神中都透著一股對即將展開之事的決然。
安祿山身材魁梧,麵色略顯陰沉,他目光緩緩掃過在座的每一位將領,緩緩開口道:“諸位,如今朝廷對我等已是猜忌日深,調兵遣將,大有圍堵打壓之勢。咱範陽雖有九萬多兵馬,平盧也有三四萬之眾,可真要與朝廷的大軍抗衡,僅靠這些兵力,實難有十足勝算。況且如今準備尚未周全,這倉促起兵,雖說是被逼無奈,可若想成功,非得湊齊那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不可啊。”
一位名叫史思明的將領率先開口,他目光灼灼,透著一股狠勁:“將軍,那依您之見,咱們當如何籌備這‘天時地利人和’呢?總不能就這般乾等著吧。”
安祿山微微點頭,站起身來,在廳中踱步,一邊走一邊說道:“我思來想去,咱得聯絡各路能人異士。咱這軍中,各位都是能征善戰的好漢,但還缺些有奇能異術之人相助。這大唐廣袤之地,不乏修仙問道之人,還有那守護山川土地的神靈,若能得他們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眾將領聽聞,麵麵相覷,雖覺此事有些玄乎,但此刻也隻能寄希望於此,紛紛點頭應和。
安祿山見狀,接著道:“從今日起,你們各自派人去尋訪。這範陽周邊的山川、土地,皆有可能藏著能助咱們一臂之力的人物。那山中的修仙者、土地城隍、山神之類,若是能為我所用,務必請來。還有,要與咱們的各路將軍緊密聯絡,確保上下一心,行動一致。”
將領們領命而去,自此,一場在範陽及周邊地區搜尋能人異士與聯絡各方勢力的行動悄然展開。
且說在範陽城外的一座深山之中,有一位名叫玄風子的修仙者。他在這山中結廬而居,已修行了數十載,平日裡除了打坐煉氣,便是研習各種奇門法術。這日,他正在廬前的空地上修煉一套禦劍術,隻見那寶劍在他的操控下,如靈蛇般在空中飛舞,劍氣縱橫,削斷了周圍不少樹枝。
正在此時,一陣馬蹄聲打破了山間的寧靜。玄風子眉頭一皺,收了寶劍,望向山下。不多時,隻見一隊士卒在一名將領的帶領下,沿著山間小道緩緩而來。
士卒們來到廬前,那將領上前抱拳行禮道:“敢問可是玄風子仙長?在下奉安祿山將軍之命,特來拜會,懇請仙長出山相助。”
玄風子打量了眾人一番,神色淡然道:“安祿山?我在這山中修行,不曾聽聞此人,他找我所為何事?”
將領忙道:“仙長,如今朝廷對將軍不公,將軍被逼無奈,欲起兵謀大事,然深知僅靠兵力恐難成事,聽聞仙長有高深道法,特來懇請仙長相助,若能得仙長助力,定可成就一番大業。”
玄風子微微皺眉,心中暗自思忖:這安祿山起兵之事,乃是逆天之舉,可若朝廷真有不公,倒也……沉思片刻後,他緩緩道:“也罷,我且隨你們去看看,不過能否相助,還得看那安祿山究竟所為何事,是否值得我出手。”
就這樣,玄風子隨著士卒們來到了範陽城中。安祿山聽聞尋得一位修仙者,趕忙親自前來迎接。
“仙長,久仰久仰啊,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如今我安祿山身處困境,急需仙長這般有大能耐之人指點迷津,還望仙長能助力我一臂之力呀。”安祿山滿臉堆笑地說道。
玄風子打量著安祿山,隻見他身形壯碩,眼神中透著一股野心與決然,心中不禁暗暗搖頭。但既然來了,還是想聽他如何說辭。
安祿山接著道:“仙長,如今朝廷對我猜忌重重,欲除之而後快,我也是為了自保,才不得不謀此出路。若能得仙長及其他能人異士相助,待我大事告成,定當厚報仙長,還這世間一個公道。”
玄風子輕輕哼了一聲道:“安祿山,你莫要以為我不知你心中所想。你欲起兵造反,這可是大逆不道之事,雖說是被逼無奈,可這天下蒼生又將置於何地?不過,我且先聽聽你的計劃,再做定奪。”
安祿山忙將自己的打算,包括聯絡各方勢力、籌備糧草兵器、等待時機等一一說了出來。
玄風子聽完,沉思良久,道:“哼,你這計劃雖看似周全,可這其中變數太多。這世間之事,並非僅靠武力與奇能異術就能解決。不過,既然我已來了,便暫且留在此處,看看你能折騰出個什麼名堂。”
然而,玄風子真正願意留在此處,心中其實另有緣由。原來,玄風子雖在山中潛心修行,但他並非全然不問世事。近些年來,他察覺到世間氣運似有紊亂之象,天災頻繁,百姓困苦不堪。他雖有心相助,卻礙於自身修行尚淺,所能施展的法術也有限,難以從根本上改變這局麵。
此次安祿山派人前來相邀,事成之後會封玄風子為國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玄風子在聽聞安祿山所言的朝廷對其不公,欲起兵自保等情況後,心中不禁一動。他深知,若安祿山此舉真能成功,或許可借其勢對這世間氣運進行一番梳理,讓天下重新恢複太平。畢竟,安祿山手握重兵,若能引導其走上正途,或許比自己獨自在山中修行,偶爾救助幾個災民更能改變這世間的亂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