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為戰鬥而生,被盯上的六道靈爐_神印:從一把重劍到砍翻聖魔大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神印:從一把重劍到砍翻聖魔大陸 > 第213章 為戰鬥而生,被盯上的六道靈爐

第213章 為戰鬥而生,被盯上的六道靈爐(1 / 1)

第213章為戰鬥而生,被盯上的六道靈爐

平坦的山路之上。

其他各個地方,所有獵魔團的成員都和這一支魔族的運糧隊伍爆發開戰鬥。

楊文昭、斷憶這些人都在與各自的對手廝殺著。

作為此次列獵魔團選拔大賽中的懲戒騎士第二人,放在其他時候的獵魔團選拔大賽中必定可以獲得冠軍的人選。

身處在魔族戰場之上,楊文昭儘情的爆發著自己的攻勢,每一次技能的落下都有魔族殞命。

龍皓晨一行人方向,他們也都各自在戰鬥著,司馬仙、王原原還有李馨,作為團隊的突擊隊員,雖然沒配合過多少次,卻都還是很有默契。

林鑫、龍皓晨還有皓月的輔助,銜接十分自然的落在三人身上,為整體的獵殺增添了更多的可行性。

采兒一直都在暗中不動,一直都在關注著眾多隊員情況,牢牢地記著龍皓宇叮囑的話。

不過……

看到嗜血貝塔出現之後,還是忍不住用模糊的雙瞳朝著龍皓宇方向看了去。

能感受到此時龍皓宇的情緒徹底爆發,也能感覺到嗜血貝塔的真正強大,一顆心忍不住揪了起來。

龍皓宇並沒受到這樣的戰場氛圍所影響,此時他全部的心思都落在嗜血貝塔身上。

嗜血貝塔體型六米有餘,巨大的雙翼甚至都要比龍皓宇的體型大出許多。

站在嗜血貝塔前,龍皓宇就像是站在一座兩層小樓房麵前,不算是太渺小,卻絕對沒任何優勢可言。

縱然如此,龍皓宇卻沒有露出任何的怯場之色,他一直等待的都是這一刻,要乾就要乾最強的。

隻是一些小雜魚,根本不值得他揮劍,唯有染上這樣的強大魔族的鮮血,才更能讓殺戮欲望得到積攢,也才更能讓無鋒得到進化。

小煤球感受著嗜血貝塔的強大,已經化作護腕纏繞在龍皓宇的手腕上,將無鋒牢牢地扣在其手上,避免無鋒脫手的情況發生。

時不時的震顫,儘顯著它此時不屬於龍皓宇的興奮,一主一劍都是戰場瘋子,有大個的可以砍,那就是夢寐以求的事情。

嗜血貝塔被龍皓宇擋住,猙獰的雙瞳直勾勾的盯著龍皓宇這麼一個‘小不點’,確定龍皓宇此時身上所湧動的靈力。

突然間,一聲尖嘯聲從他嘴裡發出,停頓下來刹那的身子瞬間朝著龍皓宇殺了過來。

沒能對龍皓晨和林鑫這兩個關鍵性人物出手成功,龍皓宇這個也不弱的懲戒騎士,也可以拿來當開胃菜。

身為第三十五柱魔神馬可西亞斯的魔神親衛成員,嗜血貝塔比普通的六階貝塔飛魔要強大許多。

僅僅眨眼的功夫,便是飛快的衝到了龍皓宇麵前,巨大的手臂朝著龍皓宇抓過來,尖銳的指尖大有將龍皓宇開膛破肚在這裡的趨勢。

“來得好!”

龍皓宇輕喝一聲,雙手緊握在無鋒之上,迎著嗜血貝塔就是一道破浪砍出。

黑金色帶點血紅色的長龍橫亙在他與嗜血貝塔中間,下一秒升龍擊也準備完成,以金黃色的長龍的姿態衝至嗜血貝塔的正上空。

無鋒上的鋒銳與寒芒,照耀在嗜血貝塔的頭頂上,湧動的靈力以奇怪的方式在他身側開始活潑跳躍。

“斬魔·四式!”

龍皓宇再度輕喝,繼斬魔前三式之後,第四式技能隨之用出。

跳動的靈力在他身側形成了好幾把與無鋒一模一樣的血色重劍,每一把血色重劍之後都仿佛有一道虛影。

乍一看,虛影像是與龍皓宇一般無二,同時揮舞著手中的血色重劍與龍皓宇本體的動作一模一樣的朝著嗜血貝塔立劈而下。

嗜血貝塔猝防不及,出手刹那他就大概能感知到龍皓宇的實力在什麼層次,就沒將龍皓宇當成真正的對手,畢竟他是魔神的親衛,有著屬於他魔神親衛的驕傲。

可是……

龍皓宇這絲毫不給他喘息的機會,一個接著一個技能的落下,讓他有些疲於應對。

“吼!!”

青色光芒突然在嗜血貝塔身上爆發,夾雜著一些血紅色,他身上的氣息開始瘋狂暴漲。

不再有任何留手,準備以最強大的姿態將龍皓宇這個膽敢對他動手的人類斬殺。

龍皓宇沒有閒著,六道靈爐從胸口中釋放出來,六道靈爐對他能力上的加持根本將身體所包覆其中。

三色的光芒,將他本來俊秀的麵容遮擋得有些模糊,模糊之下又帶著幾分瘋狂。

“哥哥好像徹底興奮了,這一幕好像很像考核之中所發生的那一場景。”龍皓晨正在對隊友進行輔助,看到龍皓宇這般樣子,忍不住驚訝出聲。

林鑫順著聲音看了出去,不看還非常平靜,突然這麼一看過去,心裡忍不住咯噔的跳了一下:“這是老大?這是不是太瘋狂了一點?”

視野所及,完成六道靈爐動用的龍皓宇像是化身成為了殺戮機器,身上的靈氣又像是永遠都用不完那樣。

肉眼可見的,一個又一個的技能從無鋒之下爆發出來,龍皓宇的身形也猶如鬼魅一般不斷穿行在嗜血貝塔身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