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外門山體八卦圖騰處,黑白相間的八卦圓點處,密密麻麻席地坐了一群人。一個個屏氣凝神,一臉認真的思索,苦思冥想最佳答案。
“何為道?”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
聞道有先後,但道阻且長,萬物有靈,世間眾生,心中有道三千,不一而足。
眾人第一次接觸龍虎仙門,本以為文史測考核的是詩詞文章。誰知是這麼籠統的題目,過於晦澀難懂。隻能結合所學,通過字麵理解加以解釋。
眾人接到命令盤坐,並沒一開始立刻冥想,事關考核淘汰,大家不會倉促應對。甚至不敢起念,害怕被圖騰捕捉,立刻完成。每次隻敢想個大概,一個一個念頭拚湊,推敲。最後才所有念頭彙成一句話,形成答案被圖騰捕捉,戰戰兢兢等待審核。
等到所有人冥想出答案,瞬間被圖騰捕捉到信息,根據個人氣息牌瞬間歸檔排列。最後綜合彙總,熔於一爐,等待龍虎高層審核。
眾人的動作被山下的宗主三人儘收眼底。其實他們也在等待結果的出爐,之所以此次招收弟子出麵,完全是此次應征人數之多。以往數次招收弟子,宗主等從未露麵,閉關苦修,不知人間日月。
等到圖騰統計完畢,此時的圖騰像一個精密的儀器,轉動不停,彙總收集分類,分門彆類。隻不過一盞茶功夫,七十五萬人龐大的數據就收集整理完畢。
最後數據分為兩份,在候選弟子看不到的地方。一份飛向空中雲霧,去向山頂。一份飛往山下,去向宗主三人站立的廣場上首。而王長老等人竟然連查看的權限也無。
在距離外門一萬米的山頂,一座常年雲霧繚繞的道觀,紫金氣彌漫,一群身著白色道袍的老道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山下剛剛傳上的數據。而此地正是龍虎仙門龍虎山的龍峰,偌大一座山峰隻有數千長老與五萬後備宗主在此修行。
至於虎峰全部是內門弟子與宗門各個堂室的所在。作為龍虎仙門的中流砥柱。內門弟子人人可以擁有一座單獨修行的道觀。足以彰顯內門弟子的不可或缺,條件優渥。內門弟子十萬人,虎峰上成階梯狀由上至下分布著一座座大小不一的道觀。
龍虎兩峰山腳處相連,其實真正的連接之處隻有外門區域,向上各自向上蠻狠生長,個個高聳入雲,不識廬山真麵目。
龍虎山上自古有個好聽的說法,內門弟子中流砥柱,候補宗主弟子全是笑話。
怎麼說呢,內門作為一個宗門的中層弟子,修煉資源包括宗門重視程度,俱皆全是最好的。至於為何候補宗主成了笑話,這也與龍虎仙門的體製不無關係。
內門之上沒有合適的層級,修為達到之後要麼申請成為長老,要麼隻能自動轉入候補宗主。千年以降,這就導致候補宗主層級人滿為患。一個宗門隻能有一個宗主,但這個階層足足有五萬弟子。可想而知尷尬程度,委實是當今宗主遲遲不能飛升仙界,導致這個尷尬的境地,延遲至今。近日宗門盛傳,等新弟子招收以後,宗主要對龍虎仙門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來了”
廣場處宗主看著飛來的一團數據說道。
事實上大長老與二長老也看到了飛來的數據,特彆是大長老躍躍欲試,想搶過宗主的前頭,提前拿到數據。最後被宗主的眼神一掃,訕訕的放下了已經邁起的腿。二長老吃吃的笑著,你個老家夥年紀這麼大了性子還是這麼急,還像一宗大長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