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裡說到酒家,當屬“大胤第一樓”的醉仙樓。
而說起男人尋歡作樂的青樓,那就一定要提到憐花閣了。
那些三、四等的妓院隻是在做最低級的皮肉生意,客人消費,也僅僅是為了發泄肉欲。
而憐花閣則不同,造訪憐花閣的大多是那些多情的文人騷客,亦或是多金的富家公子、豪門之後。
憐花閣裡的姑娘售賣的可不是她們的肉體。
這裡的姑娘很多都是隻賣藝不賣身的藝伎,從不留客過夜。
她們精通琴棋書畫,談吐優雅且撩人,能夠與人談天說地,暢聊詩詞歌賦,聊人生、聊理想,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往往就能勾人魂魄,讓客人們的欲望在腦海中、在腹間翻騰,求而不得,卻又流連忘返。
如果要問憐花閣售賣的是什麼?
那便是愛與自由。
也是所有自詡風流才子之人所共同追求的東西。
而憐花閣裡的那些花魁們,一個個都是風華絕代、才貌雙全的錦繡佳人。
憐花閣,青蓮小居。
這裡是花魁“采蓮”的住處。
午時剛過。
青蓮小居的丫鬟們便已開始了梳妝打扮。
同時,有一茬沒一茬地聊著最近聽來的趣聞。
“你們聽說了嗎?之前那首人人傳誦的勸酒詩終於有題目啦。”
“你是說那首‘君不見’嗎?”
“對啊,以後就不用以‘君不見’代稱了。”
“哦?是什麼樣的題目?又是何人如此膽大包天,竟敢為這樣一篇千古名作命名,就不怕題不配詩,遺臭萬年嗎?”
“聽說是詩人自己命名的,就叫作‘將進酒’。”
“‘將進酒’?不就是勸酒歌的意思嗎?這麼普通?”
一名丫鬟停下了手上梳妝的動作,詫異道。
“是啊,聽說大儒孟謙尋對這個題目讚賞有加。”
這下子丫鬟更驚了:“孟謙尋?是那個稷下學宮的三宮主?”
“沒錯,給這首詩命名的時候可是大場麵啊,稷下學宮的三宮主也在現場。”
另一名丫鬟俏臉通紅,繪聲繪色地描繪著當時的場麵,就好像她親眼所見一般:
“那一夜,滿朝文武百官全都在場,他們以為大儒孟謙尋接風洗塵為由,設宴醉仙樓。就是在那裡,那首勸酒詩終是得名‘將進酒’。”
“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丫鬟似乎一直在等人問出這個問題,趕忙回答道:“文武百官設宴醉仙樓,卻是直接包場,引得眾怒。當然,眾怒歸眾怒,麵對那一群手握大胤權力的高官顯爵,自然是敢怒而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