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乾城並不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他在倭國的山陰銀礦上大做文章,實際是為了儘量減少後勤壓力。對於朝廷的決策效率和各級文官的辦事效率,乾城有著深切的感受。
隨著戰爭的爆發,一旦南線大軍攻城略地,補給路線必然拉長。等著海對麵的大老爺們給自己送糧,還不如自行搞些銀子和勞力就地解決來得快。
接下來乾城及其部下開始加緊戰備。此時在一眾戰俘的努力下,春耕已經結束,將近二百萬畝的農田長勢喜人。
乾城又從倭國戰俘中挑選出三千火銃手與自己麾下的五百火銃手混編。乾城隨後將這支火銃部隊派到新羅國,援助良德女王。隨後二十萬石軍糧、一千多支老式火門槍和二十門火炮也送抵新羅國。
此時的良德女王有槍、有炮、有糧草,在國內與一眾門閥豪強說起話來也硬氣不少。新羅國內的大小貴族也隻好老老實實出兵出糧。
良德女王又借助乾城的威勢將各路豪強的私兵打亂混編,接受大晏軍隊的指導訓練。此時的良德女王摩拳擦掌,誓要奪回富饒的泥河(漢江)平原。
她的計劃是先攻略泥河上遊,然後率領大軍順江而下奪取尉禮城(今首爾),然後與蕭乾城所部彙合再揮師北上。
大晏北線大軍若能進展順利,屆時南北兩線近三十萬大軍即可合圍扶餘國王京。到那時就可徹底終結扶餘國,新羅國將完成一統半島的霸業。
為了加強與蕭乾城所部的協調配合,良德將自己的大侄子——文武王子派往泗沘城充當聯絡官。
乾城最近正忙著鞏固熊津知府(征東將軍府的小號)的統治。之前乾城將原白吉藩的舊貴族和舊王室連根拔起。如今他要著手要做的就是擴大統治基礎。也就是培養一批由當地土著組成的帶路黨。
乾城通過通婚,綁定了一部分當地土著。乾城之前將白吉藩王宮中五千宮女嫁給未婚官兵,又將這些宮女的父母兄弟遷入泗沘城,並優先給這些家屬在泗沘城周圍分配土地,並給與免除賦稅和徭役的特權。
從表麵上看,乾城隻綁定了五千多戶人。但實際上誰家裡沒有幾房親朋好友?假如一戶人家有三、五家親朋好友。乾城就可以間接掌握一支由兩萬至三萬戶組成的帶路黨。
熊津府也就是原來的白吉藩大約有五十萬戶人口。也就是說,幾乎百分之五的當地人基本會執行乾城的各項指令。可以起到一定的帶路示範作用。不過大部分帶路黨都住在泗沘城中,隻能起到拱衛泗沘城的作用。地方上帶路黨的作用還十分薄弱。
隨著陛下給征東將軍府新增三萬兵馬,乾城又命令各營長官帶著未婚官兵去熊津府各地找媳婦。凡是與自己麾下官兵通婚的當地土著,一律免稅三年,終身免徭役,發銀二十兩,糧十石。
一時間乾城手下的未婚官兵都成了搶手的香餑餑。乾城還準許千戶以上軍官可在當地納妾一名,三品以上武官可在當地納妾兩人。各種條件更加優惠。
本來乾城也可利用職務之便,在白吉藩搞一場選美大賽,擇優充入後宮。不過一來是大戰在即顧不上,二來是碧玉、秋水如影隨行。如此大好福利,隻能忍痛割愛。
與乾城麾下官兵聯姻的當地土著中還有不少識文斷字之人。乾城又將其中堪用者充作熊津府各級文官。
如此一番操作,乾城所部在異國他鄉反客為主。無論是手下官兵,還是聯姻的土著都將在未來的戰爭中為保衛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誓死扞衛征東將軍府。
當然類似鄭德賢這種色中餓鬼,充分利用乾城的聯姻政策,假公濟私公款超額納妾。
正當乾城忙得不可開交、腳打後腦勺時,忽然有人來報良德女王派遣侄兒——文武王子來訪。
根據廣聞寺的密檔,這位文武王子天資聰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善於對弈之道。在新羅國內素有新羅“第一神童”之稱。良德女王十分重視文武王子的培養,以致新羅國內瘋傳文武王子將是新羅下一代的國王。
待文武王子來到弘華殿中,眾人才發現,原來這位被譽為“神童”的王子竟然是個半大孩子。
文武王子見到乾城也不行禮,而是直勾勾看向乾城。乾城座下的武士紛紛橫眉立目,高聲喝道:“大膽,見到我家大將軍還不跪拜!”
文武王子並不理會,而是衝著乾城大喇喇問道:“你就是大晏名將——蕭乾城?”
乾城略微皺眉,心想這孩子真沒禮貌,怎麼連“第一”倆字都給去了?乾城身邊諸將剛一愣神,隨即反應過來。何嶽立首先吼道:“臭小子竟敢如此無禮?想死是不?”
鐘侯則一拍何嶽立肩膀,然後不緊不慢道:“我家大將軍不遠萬裡,旬月之間平滅白吉藩,又大破倭國十萬大軍,救爾國於水火。爾有何德敢對我家大將軍稱名道姓?
大將軍對爾國恩重如山,爾今日之舉豈非孤恩負德?”
文武王子白了鐘侯一眼,負手而立道:“我們新羅就是國土狹窄而已。若是我新羅如中華上邦一般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本王子未必比蕭將軍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