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辰以後,眾臣齊聚南書房,眾人很快將魏文通的奏報傳閱一番。
隆慶帝環視眾臣一眼問道:“對於這份情報,眾卿有何看法?”
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司馬顯首先說道:“皇上,蒙古部落在這個時間集結確是異常情況,臣以為不得不防。
應速命寧夏鎮,榆林鎮,固原鎮加強防備。
調整布防,堅壁清野,以待來敵。”
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羅瑾立刻反對道:“司馬大人,這情報隻是出自徐山,賈瓊兩人的推斷。
現在還未確定真偽,如何能輕動大軍,堅壁清野,
如果情報有誤,豈非勞民傷財。
皇上,臣以為隻要命領各鎮加強防備即可,等有更加準確的情報之後,再做應對。”
東閣大學士,吏部左侍郎謝謙反對道:“羅大人,等有準確的情報,蒙古人恐怕已經打到家門口了。
到時邊鎮倉促應戰,後果如何可想而知。”
羅瑾反駁道:“現在敵情不明,如果輕易調整布防,萬一蒙古人從其他方向進攻又當如何。”
隆慶帝看到三個內閣大學士意見相左,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於是看向內閣首輔,中極殿大學士張純陽和內閣次輔,建極殿大學士李世睿。
“張閣老,李閣老,你們認為應當如何應對?”
李世睿首先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早做準備,軍情緊急不宜拖延。”
張純陽頓了一下說道:“陛下,如今情況尚不明朗,一動不如一靜。”
如今內閣五人之中,司馬顯和李世睿都是王穆推舉入閣的,謝謙保持中立。
張純陽為首輔,他的盟友就隻有戶部尚書羅瑾,他自然要幫羅瑾說話。
這時五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北靜郡王水溶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蒙古人一反常態,於本應畜養畜力之時集結人馬,必然所圖甚大。
如不早做提防,恐怕邊境百姓會損失慘重。
不如先讓寧夏鎮堅壁清野,其他兩鎮先做預防。
同時命斥候在賀蘭山一帶建立臨時烽火台,一旦發現敵軍蹤跡立刻點燃烽火示警,給百姓爭取足夠的轉移時間。”
新上任不久的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也附和道:“臣以為北靜王爺所言極是,另外京營也應做好出兵準備。”
隆慶帝點點頭說道:“此策甚是穩妥,就依北靜王和王節度之言,先傳令寧夏鎮堅壁清野。
其他二鎮、京營,各自做好禦敵準備。
另外命令邊鎮多派斥候入敵境,儘快探明敵情。”
大楚朝廷迅速做出反應,但是蒙古大軍的動作更快。
他們劫殺商隊就是為了防止走露消息,賈瓊三人發現之時,大軍已經基本集結完畢,所以並未給邊鎮贏得太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