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業出征前已經下了軍令,這場戰爭沒有俘虜。
不論男女老幼,能拿得起刀的韃靼人一律都要斬殺。
跟不上大軍行進速度的牛羊,離雁門關近的讓後續步兵接收。
離雁門關遠的也全部都要殺死,吃不了的就全部付之一炬。
剩下的幼童在沒有食物和庇護所的情況下,不被餓死也會被草原上的狼群吃掉。
即使心中對屠殺普通百姓心存抵觸,但是當看到那些七八歲的孩童眼中閃爍的仇恨光芒時。
賈瓊和徐山也不得不狠下心來,舉起屠刀,這是在這個時代,每個軍人都要麵對的。
楊震業沿路派出數百斥候偵查牧民營地,然後分出小隊騎兵前去攻擊。
被發現的所有蒙古人營地,全部都會被大火燒成了白地。
零星的抵抗猶如螳臂當車,翻不起任何浪花。
血與火染紅了美麗的河套平原,使這裡成為一片人間煉獄。
從雁門關出兵第三天開始,賈瓊和徐山就向楊震業請命,每人都統領著一小隊騎兵四處狩獵。
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真正的領略到戰爭的殘酷,這是看書永遠都學不到的體驗。
而此時的中原大地上,蒙古人的進攻已經打到了固原鎮腹地。
因為提前有準備,榆林和固原兩鎮將大多數百姓都被轉移到了要塞和縣城之內。
蒙古大軍需要先敲開一個個堅硬的烏龜殼,才能吃掉裡麵的肥肉。
但是蒙古人不善攻城,所以這些烏龜殼往往要崩掉他們幾顆大牙才可能被打破,這完全不符合蒙古人南下打草穀的初衷。
時間很快進入到七月中旬,天氣到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
察汗的軍帳裡也變得燥熱起來,讓他感覺心煩意亂。
這一個月他的大軍行進了近千裡,但是除了打破十幾座人口不多的鎮子,其他的收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此時楚國的六萬京營部隊,已經增援到各個南下的關口城鎮。
京營雖然不敢出關與他們野戰,但是韃靼大軍再想繼續南下也已經非常困難了。
收獲和付出完全不相稱,軍中開始有一些頭領和戰士起了歸家的心思。
但是察汗不甘心就這麼退兵,如果他當上韃靼王的首戰這麼收場,這對他的威信將是個不小的打擊。
所以他決定孤注一擲,將所有分散打草穀的部隊重新集結起來,撲向陝西三鎮中最大的城市之一慶陽府。
如果能攻破慶陽這座超過十萬人規模的大城,收獲就足夠讓他們滿載而歸了。
如今慶陽雖然有三邊總督楊思誠坐鎮,但是因為兵力分散各處防守,慶陽的守備軍隻有不足兩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