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這鐮刀隻有二十多把,我們這麼多人不夠分啊。”
“收割稻穀之後還要打穀子和晾曬。
打穀子才是最累的,所以大家需要輪流來,二十多把鐮刀足夠我們用了。”
新生們第一次收稻穀,他們真的實踐起來才知道,看起來簡單的收稻穀居然有這麼多門道。
而且其中的艱辛,也是超乎想象眾人的。
割稻子需要判斷天氣,最好是在陰天又不下雨的時候,否則隻能一早一晚收。
收完後的兩三天最好是大晴天,這樣方便晾曬。
割稻穀時要留下正好長度的穀杆,太短的話,打穀子的人不注意容易戳傷腳底板。
也不能留得太高,太高了拉半鬥時費勁。
每捆稻穀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握不住,打穀子時容易脫手。
太小三兩下就完事了,影響效率。
而且稻穀要搖擺整齊,方便打穀子的人拿。
打穀子是最累的,先要準備好半鬥(鬥狀容器),木刷(梯狀脫粒工具),擋席(竹片編製縫製,綁在竹條上,用竹條夾在半鬥沿上,防止穀粒飛出半鬥)。
把半鬥扛到田裡,打穀子的人要緊握一把稻穗,揚過肩頭使勁往半鬥裡的木棍刷子上摔。
反複多次,直到穀粒全部掉進半鬥裡。
脫粒完成後,用籮篼把稻穀挑回來,倒在地壩裡鋪開,根據地壩的大小,確定穀子攤開的厚薄。
首先用寬縫竹筢摟出穀堆裡的稻草葉子,再用推穀木筢全麵攤開。
待基本曬乾水分後,用粗篩籃過濾一遍穀粒中的雜草雜葉。
再逐漸推厚打薄重點翻曬,晴好的天氣下,兩天左右即可完全曬乾。
最後一步是舂米,用石磨和石臼給稻穀脫殼,才能得到我們平時吃的大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新生們這次算是深切的體會到了,這首詩的深刻意義。
他們辛苦了勞作十多天,個個身上被曬成了非洲難民的模樣,隻有臉上因為戴著鬥笠還算白淨。
吃上自己親手收割的稻米的那一刻,那甘甜滋味讓大家終生難忘。
新生們又經曆了一番身心洗禮,深切體會到農民耕種的不易。
起碼在這個時刻,他們對壓榨百姓的貪官汙吏是深惡痛絕的。
去往各處的學子們陸續回到書院,也帶回了不少各地的新聞。
其中到杭州灣附近的師兄們帶回的消息,讓賈瓊感到非常緊張。
五月份的時候,倭寇曾經試圖通過杭州灣進入錢塘江流域,幸好被寧波水師及時發現擊退。
聽說戰鬥進行的非常激烈,大炮聲響了一個多時辰。
倭寇的船被擊沉了幾艘,寧波水師也有損失。
賈瓊聽到這個消息有點擔心,不知道表哥徐山有沒有參加這場戰鬥。
他怕姨媽擔心,所以沒敢跟她說,隻偷偷寫了一封信,托人送去寧波詢問徐山近況。
從回信裡,賈瓊知道徐山果然也參加了戰鬥,不過他是在主帥艦上,有重重保護,並沒有遇到什麼危險。
喜歡紅樓之賈玉京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賈玉京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