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深沉,如墨般濃稠地籠罩著秦地,唯有那了望塔上的火把頑強閃爍,似是在黑暗中堅守著最後的倔強,警醒世人前路崎嶇。
秦地剛從兩場大戰的硝煙中緩過神來,短暫安寧之下,暗潮卻愈發洶湧。
塞外,蠻族殘軍雖遠遁千裡,卻仿若受傷惡狼,於暗處舔舐傷口、伺機而動。他們與番邦殘軍的勾結愈發緊密。
信使往來頻繁,秘密謀劃著一場更為致命的反撲。
以往零散的騷擾,如今漸有規模,小股部隊趁著夜色摸近關隘,放冷箭、擾軍心,更有甚者。
用重金賄賂、威逼利誘邊境守軍,試圖在防線撕開一道口子。
關隘之內,將士們繃緊神經,日夜輪換值守,鎧甲都不敢卸下,稍有風吹草動,便拔刀相向。
中原腹地,舊貴族勢力似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他們蟄伏於市井街巷、深宅大院,蠱惑人心的流言蜚語如毒霧般彌漫開來。
在酒館茶肆,常有其爪牙故作神秘,散播“秦地獨大,他國淪為附庸”“資源均分不公,他國皆被秦地盤剝”之類言論。
引得不明就裡的百姓心生惶惑,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民意躁動不安。
朝堂之上,六國間的猜忌裂痕愈發顯眼,議事時爭吵聲此起彼伏。
有人為糧草分配錙銖必較,有人因兵員調度心懷不滿,一場場激烈交鋒,讓原本堅固的合縱聯盟搖搖欲墜。
值此危局,藺相如心急如焚,再次踏上奔波各國之路。
他一襲素袍,車馬勞頓卻目光堅毅,每至一國朝堂,皆慷慨陳詞:“諸君!昔日蠻族、番邦聯軍壓境,我等攜手並肩、浴血奮戰才保山河無恙,怎可如今因幾句讒言、些許私利就自毀長城?若聯盟瓦解,蠻族番邦定會卷土重來,彼時生靈塗炭,悔之晚矣!當下應摒棄前嫌,共商破局良策。”
各國君主見其赤誠,也漸冷靜下來,決心重拾合作。
六國迅速組建聯合密查隊,穿梭於市井與朝堂,專揪內奸、造謠者。密查隊員隱匿身份,扮作商販、流民,於人群中敏銳捕捉可疑行跡。
一旦鎖定目標,便迅速收網,嚴懲不貸,一時間流言漸息,民心稍定。
同時,各國重新核算出兵、物資損耗,依貢獻多寡公平劃分秦地新墾農田、礦場,矛盾緩和,合作基石得以穩固。
秦地“軍事學院”內,氛圍愈發緊張熱烈。
各國精英將領彙聚一堂,沙盤推演日夜不歇。
白起將軍親授“以少勝多、突襲破陣”之法,將往昔戰例拆解剖析。
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戰機把握、兵力調度技巧傾囊相授。
孫武後人則講授“兵貴神速、攻心為上”理念,結合心理戰、情報戰實例,讓學員們耳目一新。
課堂之下,學員們分組演練,模擬各種複雜戰局,喊殺聲此起彼伏。
“科研工坊”亦是燈火通明。工匠們圍著新式兵器圖紙爭論不休,為攻克技術難題絞儘腦汁。
水力鍛錘經改良,鍛造效率大幅提升,錘聲陣陣,通紅的鐵塊在重擊下迅速成型。
連發弩機裝上了精巧的扳機與彈匣,一扣扳機,弩箭如雨般傾瀉,威力驚人。
能工巧匠還跨界鑽研農具,新型耕犁入土更深、省力便捷,推廣至田間,糧食產量眼見著節節攀升,為持久戰備足底氣。
商貿領域,“秦地商會”牽頭各國商賈,重新規劃商路。駝隊滿載絲綢、茶葉、瓷器。
沿著蜿蜒絲綢之路西行,穿過風沙大漠,與西域諸國互通有無。
商船揚帆東去,駛向遙遠番邦,瓷器碰撞聲清脆悅耳,異國香料彌漫碼頭。為保商旅安全。
六國聯合組建護衛鏢局,鏢師武藝高強、裝備精良,沿途擊退盜匪無數。
度量衡與貨幣統一後,交易愈發順暢,集市上熙熙攘攘,算盤珠子劈裡啪啦,財富如活水般湧動。
可敵人怎會坐視六國崛起?塞外蠻族新王不甘心失敗,傾儘部落之力打造巨型攻城器械——投石車、攻城塔、撞城槌,皆以精鐵加固,威力駭人。
番邦聯軍汲取戰敗教訓,高薪聘請異國軍事智囊,改良戰船航速與火炮精準度,還招募凶悍雇傭兵,擴充兵力。
一時間,邊境烏雲壓頂。
聯軍未雨綢繆,開啟全麵備戰。長城之上,增設多重防禦工事,投石車、床弩錯落排開,箭頭寒光閃爍。城牆加厚加固,磚石縫隙灌以鐵漿,堅不可
摧。沿海港口,新式戰船魚貫下水,多層甲板分工明確,水手日夜操練劃船技巧,弩手、炮手百步穿楊、彈無虛發。
水下“蛙人”部隊苦練憋氣、破壞技藝,腰間匕首鋒利無比。
情報戰悄然打響,密探如鬼魅般潛入敵營,竊取軍機。
偽裝高手潛伏蠻族、番邦朝堂,散布假消息,攪亂敵軍部署。百姓們亦紛紛請戰,青壯入伍、婦女後勤保障、孩童傳遞情報,全民一心築起鋼鐵防線。
當蠻族與番邦聯軍再度來犯,氣勢洶洶撲向秦地。長城關隘前,投石車率先發難,巨石呼嘯砸向敵軍攻城塔,木屑紛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