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博弈場,向來是沒有硝煙卻凶險萬分的激烈戰場,其間暗流湧動、步步驚心,牽一發而動全身,關乎著一國之存亡興衰。
廉頗微微眯起那雙飽經滄桑的眼眸,滿是對幕後那群智囊謀士的由衷欽佩,緩聲開啟了這段塵封往事。
彼時,趙國四周強敵環伺,局勢岌岌可危,合縱連橫之術成為各國周旋的關鍵手段。
秦國野心勃勃,妄圖東出函穀、鯨吞六國。
楚國地廣人稠,時刻覬覦著中原膏腴;魏國謀略頻出,伺機而動。
燕國苦寒之士躍躍欲試;韓國精於匠藝,也想在亂世分一杯羹。
齊國自持文化昌盛、賢才彙聚,不甘落於人後。
這般局勢下,趙國仿若驚濤駭浪中的孤舟,一個不慎,便會被洶湧波濤吞沒。
咱們的謀士,皆是懷揣趙王密信、肩負趙國興衰使命之人,孤身涉險,毅然決然地周旋於各國朝堂之上。
他們一襲青衫,手無縛雞之力,卻以滿腹經綸、無雙智謀為利刃,在詭譎風雲間披荊斬棘。
先說奔赴楚地那次,其場麵至今仍曆曆在目,仿若就在眼前鮮活上演。
楚宮巍峨壯麗、雕梁畫棟,殿堂之上楚王高坐,群臣環伺,氣氛凝重壓抑。咱們的謀士昂首闊步邁入。
一襲素袍在金碧輝煌間毫不遜色,神色鎮定自若,仿若閒庭信步。
待禮畢,他清了清嗓子,不疾不徐地開口,三言兩語便直擊要害,當場揭露秦、韓暗中勾結、妄圖瓜分楚地的驚天陰謀。
隻見他從容地從袖間掏出早已備好的鐵證,一封密信、幾份契約,其上字跡與印璽清晰確鑿,楚王臉色驟變,由原本的端凝威嚴瞬間轉為震驚憤怒,朝堂之上仿若投下巨石,瞬間嘩然。
群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高聲怒斥者,有麵露狐疑者,原本看似穩固的秦楚聯盟,自此在這朝堂風波裡有了第一道裂隙。
謀士嘴角噙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靜靜立在殿中,心中卻清楚,此行首戰告捷。
再瞧踏入魏境之時,魏營軍帳連綿,甲士林立,透著股肅殺之氣。
謀士毫無懼色,穩步踏入營帳核心之地。
帳內燭火搖曳,魏國君臣目光如炬,審視著這位不速之客。
謀士拱手為禮後,呈上他國合謀圍堵趙國的書信,書信紙張泛黃,字跡斑駁卻字字驚心。
魏國君臣傳閱間,麵麵相覷,猜忌頓生。原本密不透風、謀劃周詳的聯盟大計,因這薄薄幾頁紙,在眾人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
魏國智囊們眉頭緊皺,暗自盤算其中利弊得失。
將領們手握刀柄,神色陰晴不定,不知是該繼續堅守盟約,還是為魏國長遠計,另尋出路。
謀士則適時開口,言語間條理清晰,分析著魏國若執意跟隨聯盟圍困趙國,後續可能麵臨的兵力損耗、糧草虧空,以及秦韓坐大後的潛在威脅。
一席話說得魏國君臣頻頻點頭,營帳內凝重氛圍悄然轉變。
趙國使者肩負使命,如一隻隻振翅高飛的信鴿,穿梭於各國宮廷,卻比信鴿麵臨著多千倍萬倍的凶險。
入秦地,巍峨秦殿莊嚴肅穆,秦王高坐龍椅,階下群臣目光犀利似刀,氣氛冰冷壓抑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