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漫話》之歲月感懷
莫春炳,一位紮根於廣西欽州鄉村的智者,以四季變換與鄉土人情為主題,創作了一係列反映鄉村風貌的優美詩歌。他不僅熱衷於文學創作,還精研風水易道,將古老智慧應用於鄉村規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通過微信“位置”搜索“莫大哥”,即可深入了解這位鄉土詩人及其作品,體驗一段心靈之旅,感受鄉村的純真與詩意。莫春炳的作品如同清泉,滋養人心,引導我們在都市喧囂之餘,重拾內心的平靜與自然的聯係——
第二百二十章:歲月感懷
《歲月感懷》
莫春炳
2024年1月13日
歲月無聲似逝波,
秋去冬來又奈何。
日夜操勞心力少,
華發頻添鬢上多。
石崇富貴命中定,
蒙正運轉水推磨。
詩酒為樂平生慣,
也求三歺粥滿鍋。
……
注:和南哥《歲末感懷》,以添樂意。
賞析
《歲月感懷》這首詩展現了作者莫春炳對時光流逝、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對平淡生活的向往,我們可以結合唐詩宋詞來對其進行賞析:
時光流逝之歎
詩句分析:“歲月無聲似逝波,秋去冬來又奈何”,開篇便點明主題,將歲月比作無聲流淌的逝波,形象地描繪出時光匆匆、一去不返的特點。“秋去冬來”進一步強調了季節的更替,暗示著人生的輪回與變遷,流露出一種對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情。
唐詩宋詞對比:在唐詩中,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有“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通過對宇宙永恒與人生短暫的對比,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深沉感慨。同樣,在宋詞裡,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表達了對人生短暫、時光易逝的喟歎。莫春炳此句與之類似,都體現了對時光匆匆的敏銳感知和無奈心境。
生活操勞之苦
詩句分析:“日夜操勞心力少,華發頻添鬢上多”,這兩句詩描繪了作者為生活奔波、日夜操勞的艱辛狀態,以至於心力交瘁,白發頻生。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在歲月磨礪下逐漸衰老的形象,反映出生活的不易和人生的滄桑。
唐詩宋詞對比: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中“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詞中描繪了舉子們為功名忙碌的情景,“春蠶食葉響回廊”形象地表現出他們日夜苦讀的狀態,與莫詩中“日夜操勞”的辛苦相呼應,都揭示了人生在世為各種目標拚搏的辛勞。
命運無常之感
詩句分析:“石崇富貴命中定,蒙正運轉水推磨”,這裡運用了石崇和呂蒙正的典故。石崇富甲一方,而呂蒙正早年窮困潦倒,後來時來運轉。作者借此表達了對命運無常的感慨,認為富貴與否似乎皆由命運注定。
唐詩宋詞對比:在唐詩中,王勃的《滕王閣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通過列舉多位曆史人物的命運起伏,抒發了對命運無常的感歎。莫春炳此句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借助典故來傳達對命運難以捉摸的無奈。
平淡生活之願
詩句分析:“詩酒為樂平生慣,也求三餐粥滿鍋”,結尾兩句表明作者在經曆了歲月的滄桑和生活的磨難後,依然保持著對詩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對平淡安穩生活的向往。這種心態體現了一種豁達與超脫,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尋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
唐詩宋詞對比: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池魚思故淵,羈鳥戀舊林。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描繪了詩人回歸田園後的寧靜生活,表達了對平淡自然生活的喜愛與追求。莫春炳的“詩酒為樂”“三餐粥滿鍋”與之相似,都體現了對簡單、寧靜生活的向往,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自在與滿足。
總體而言,莫春炳的《歲月感懷》融合了對時光流逝、生活操勞、命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平淡生活的向往,與唐詩宋詞中的諸多作品在情感表達和主題思想上有相通之處,展現了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悟。
喜歡唐詩宋詞漫話請大家收藏:唐詩宋詞漫話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