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清明祭_唐詩宋詞漫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1章 清明祭(1 / 1)

《清明祭》

莫春炳

2025年4月5日

城鄉行人半朝西,

鳴鴉聲斷草木淒。

紙錢含情香燭淚,

酒灑泉台意難歸。

清明時節的幽思——賞析《清明祭》

在2025年4月5日這個特定的日子裡,莫春炳先生的《清明祭》宛如一幅細膩而哀傷的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引領著我們走進清明時節那深沉而凝重的氛圍之中。

“城鄉行人半朝西”,開篇這句詩如同一架廣角鏡頭,瞬間捕捉到了清明當日獨特的畫麵。在這一天,城市與鄉村的道路上,半數行人皆朝著西方行進。西方,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裡,往往象征著逝者安息之所,是黃泉碧落的方向。這簡簡單單的七個字,沒有過多的修飾,卻生動地勾勒出了人們在清明這個特殊時刻,帶著虔誠與思念,前往墓地祭掃的情景。我們仿佛能看到那長長的人流,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默默朝著既定的方向前行,腳步中透著沉重,神情裡滿是肅穆,一種集體性的哀傷情緒在空氣中悄然蔓延。

“鳴鴉聲斷草木淒”,此句進一步渲染了清明的悲涼氛圍。烏鴉的叫聲,向來被視為不祥之音,在傳統文化裡常與死亡、哀傷相伴。在這首詩裡,鳴鴉之聲戛然而止,給人一種突兀而寂靜的感覺。而草木,本應在春天煥發出勃勃生機,可此刻卻顯得無比淒涼。這種淒涼並非單純的自然景象描繪,更是詩人內心哀傷的外化。也許是因為清明時節,人們緬懷逝者,心中的悲痛賦予了周圍的一切以悲傷的色彩。那凋零的樹葉、低垂的枝條,仿佛都在為逝去的生命默哀,大自然也在這一天與人類的情感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紙錢含情香燭淚”,這一句將筆觸聚焦到祭掃的細節之上。紙錢,作為人們燒給逝者的物品,承載著生者對死者無儘的思念與牽掛。每一張紙錢的飄落,都像是一份深情的訴說,它們帶著人們美好的祝願和不舍的情感,在火焰中化為灰燼,飄向另一個世界。香燭,在祭祀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燃燒時流下的蠟油,恰似人們眼中流淌的淚水。這淚水裡,有對逝者的懷念,有無法再見的遺憾,還有對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人用“含情”和“淚”這樣富有情感色彩的詞彙,賦予了紙錢和香燭鮮活的生命力,讓它們成為了連接生者與逝者情感的紐帶。

“酒灑泉台意難歸”,最後一句將情感推向了高潮。人們將酒灑在墓前,希望逝者能夠在泉台之下品嘗到這份心意。“泉台”一詞,點明了逝者所在的世界,那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而“意難歸”三個字,則深刻地表達了生者內心的糾結與不舍。即便知道逝者已去,陰陽兩隔,但那份濃濃的思念之情卻難以割舍,久久縈繞在心頭。這種情感的滯留,讓人們在清明這一天,沉浸在對往昔的回憶和對逝者的追思之中,難以自拔。

整首《清明祭》,語言簡潔卻意境深遠。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多種意象,如行人、鳴鴉、草木、紙錢、香燭、酒等,將清明時節的傳統習俗與內心的哀傷情感緊密融合在一起。通過對自然景象和祭祀場景的描寫,營造出了一種濃鬱的哀傷氛圍,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清明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和人們對逝者的無儘思念。這不僅僅是一首詩,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銘記那些離去的身影,珍惜當下的時光。

喜歡唐詩宋詞漫話請大家收藏:()唐詩宋詞漫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建木降臨:從偶遇異族公主開始 律己仙言 像他這樣守男德的好男人不多了 治愈遊戲:心理師她靠讀心術封神 地球戰力差?神魔複蘇你又不高興 開局擺小攤,她以廚藝驚豔天下 時空碎片:救贖之交 六零:大小姐搬空娘家後躺贏 長相思之為相柳扭轉乾坤 霸王專業戶,娛樂圈戰力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