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大夫張啟明心中也是有同樣的疑惑,他撫了撫下巴的長胡須,擔憂道:
“這怕不僅僅是貓膩,而是挑釁了。
“秦家軍這公告看著是遵循了聖旨,但卻沒有告知削軍後撫恤金的安排,隻說了秦家軍隻收到了五十萬士兵的軍需。
“那被削軍的五十萬士兵突然失去了收入,會從心中埋怨朝廷而非秦家軍。
“又在告示中表彰這些士兵在過去戰役中麵對西涼多次出爾反爾的追擊是如何英勇反抗。
“說是表彰,但實質暗示西涼隨時會出爾反爾,此前的協議不得準。
“百姓也會因此擔憂,沒有了強軍的守護,邊境的防禦會減弱。
“一張告示,直接把所有的民怨以及可能麵臨西涼叛變的風險歸咎於朝廷,而秦家軍隻有無奈與感恩。”
趙熙霆眸光沉了沉,疑惑道:
“西涼已經與我們簽了協議,那些百姓又怎麼還會擔心西涼侵犯?
“他們應該要對朕感恩戴德才對,隻有朕在位期間,才能以和約的方式給邊境換來了二十年的和平。”
楚兆榮緩緩歎了一口氣,皇帝還是太自信與狹隘了。
西涼願意簽和約,是因為秦家軍的抵擋,那一紙協議根本半點約束力度都沒有。
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信譽與名聲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他也知道皇上是個小氣的,隻好沉吟了片刻,直接轉移繞開這個話題,說道:
“這事不像秦家人能想出來的謀算。
“會不會是秦家找來了新的幕僚助力?”
顧學源聽著,連忙就附和著:
“秦家不像是會置百姓於危險之中而不顧的,這會不會是秦家另有謀算?”
趙熙霆心思微沉,他此前下令削軍就是吃準了秦家不會置百姓不顧,必定會試圖抗旨。
更重要的是,作為地方割據的將領,怎麼可能會輕易同意削弱自身的力量,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所以,秦家突如其來的操作,讓趙熙霆一時拿不準秦家背後的目的。
想起今日收到的關於蘇若離的傳聞,秦家的轉變又是從賜婚之後,他忍不住想到一個荒誕的可能,脫口而出問道:
“愛卿們覺得,秦家這事與蘇若離有關係嗎?”
楚兆榮是與蘇若離打過交道的,知道她是個心思敏捷又膽大心細的人,再加上今日通過楚澤瑞獲知的雅集消息,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張啟明沒明白皇上為何會提出這麼荒誕的猜測,下意識就覺得不可能,拱手道:
“蘇若離不過是個商女,人又在帝都內,怎麼可能會影響如此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