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頭一回聽到這種要求
李亨當然不會相信李世民所說的話,在他看來這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事兒放一般人都不會相信,委實也太扯淡了一點兒。
對於李亨剛剛說的話,李世民也十分的意外。
他是真的沒想到,竟然有人會提出如此要求。
真是太讓人意外了。
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是為了讓李亨站著死,李清還是止住了李世民繼續要揍他的動作,提議說把人都碼齊了再揍。
李清也不放心讓李世民自己留在這裡,他權衡一番,還是帶著李世民一起去各個朝代碼人。
聽到是要揍人,李治表現得無比積極,但李小三卻表現出了猶豫。
“你在猶豫什麼?”李清不解地問道,按理來說小三子應該是最積極的那一個才對。
“我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李小三憂慮地說道:“我總覺得這李亨不會甘心坐以待斃,萬一等咱們過去以後,他召集一幫侍衛等著咱們該咋辦?不行,多帶點人過去保險一點。”
正所謂知子莫若父,哪怕在李小三那個時代李亨還沒出生——畢竟根兒在這呢。
從自己的性格,多少也能推斷出最後吃雞的兒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德行。
而事實也證明李小三的判斷是對的,他召集三百禁軍,由王毛仲和陳玄禮率領——當他們回到至德二年的時候,行宮之中果然不出李小三所料,滿是李亨臨時召來的侍衛。
然而他這些侍衛怎會是李小三麾下參與多次政變的精銳的對手?再說倉促之下,他也隻召集了三十多人,三下五除二過後,李亨就再度被按在了地上。
李小三走過去,薅住李亨的頭發。
“認識我是誰不?”李小三居高臨下,聲音很冷。
“阿,阿耶?”李亨的眼睛由於驚恐而放大:“你……你怎麼變年輕了?”
“認識我是誰就好,彆動,動一下我就打死伱!”李小三伸手拍拍李亨的臉,語氣極為囂張。
在這個位麵,他的確有囂張的資本,畢竟皇帝是他的兒子,理論上來說,他也有了祖宗的法統,可以名正言順地揍人。
彆管未來的李隆基什麼樣,就算他李隆基再蟲豸,那和我李小三有什麼關係?
“怎麼,我看你召集這麼多衛士,你想乾什麼?”李小三的手拍在李亨的臉上,發出清脆的響聲:“看來你是真想和我拚一下了?和我李成基拚,你有這個實力嗎?”
“阿耶,您不是叫李隆基嗎?”李亨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小三嗬嗬一笑:“太宗爺爺覺得那個名字不好,給朕改了,你有什麼意見嗎?”
“兒臣豈敢,豈敢……”李亨陪著笑說道。
李小三抬頭看了一眼李世民,又有些不放心,回頭看了一眼王毛仲和陳玄禮。
前些日子把太宗爺爺得罪的太狠,李小三實在是擔心李世民今天翻小腸把他胖揍一頓,這也是今天他提議叫上陳玄禮和王毛仲帶一群人過來的原因。
雖說不能大逆不道忤逆太爺爺,但自保一下還是可以的,畢竟太宗皇帝也不是項羽那種萬人敵,能在百萬軍中斬將刈旗。
“你那幾個兒子呢?”李世民問道。
李亨陪著小心說道:“朕……”
這話剛一出口,李小三上去就是一個大比鬥。
“當著太宗爺爺的麵,你也配稱朕?胡餅都不如的東西,我呸!”
李亨委屈巴巴地捂著臉:“孫兒,孫兒在您走後,聽從張淑妃的建議把他們都下獄了……”
“還真不愧是你兒子啊,小三。”李世民轉過頭,眼閃紅光地看著李小三。
李小三一個激靈,迅速地跑到陳玄禮身後。
“太爺爺!咱有話好好說!你可不要衝動……”他躲在一群鐵罐頭身後,探頭探腦,樣子慫極了。
李世民不禁嘿然一笑:“我說你小子怎麼上趕著要帶人過來,弄了半天是怕朕揍你?朕要是想揍你,你以為就憑你這點人,能攔得住朕?”
“太爺爺說的是,但孫兒可沒有坐以待斃的習慣。”李小三涎皮賴臉地諂笑。
“滾過來吧,朕不打你。”李世民冷哼一聲,“朕又豈是那種不教而誅的帝王?再說你和稚奴的事兒,等朕什麼時候倒出空來再說,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李亨這王八羔子胖揍一頓!”
說話間,李豫等皇子已經被帶了回來,看樣子是沒吃什麼苦頭。
見到李世民的歸來,還帶著這麼一群鐵罐頭,李豫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
還好,這位疑似太宗的人又回來了,沒把這群兄弟和他坑到。
莫非這些鐵罐頭就是太宗爺爺的玄甲軍?可這衣甲也不是黑色的啊。李豫在心裡暗自嘀咕著,冷不丁抬頭一下看到了李小三和陳玄禮。
“孫臣李豫,叩見皇爺爺!”李豫恭恭敬敬地跪下行禮,大唐其實沒這麼多規矩,但自從李小三完成一次大殺特殺後,他的兒孫們從此看到他就跟老鼠看到貓一樣,禮節也多了起來。
李小三不由得有些火燒屁股,心想你小子這是給我上眼藥呢?眼見著太爺爺眼中的紅光愈發刺眼,他立刻製止道:“行了行了,先來找我是怎麼回事啊,你還是趕緊先見過你太宗爺爺吧……”
對於李小三的識趣,李世民很滿意。
直到這時,李豫才終於相信,那個男人是他的太宗爺爺。
他還沒來得及說話,一旁的建寧王李倓便撲了上去,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太宗爺爺啊!您快看看吧!阿耶他竟然置萬民於不顧,想要用劫掠百姓來換取回紇出兵!”
“朕知道了,起來吧。”李世民說話間看向李清。
李清攤攤手道:“彆看我啊,建寧王李倓人稱小李世民,你倆應該很有共同語言才是。”
李世民頗為意外地看著跪在地上的李倓,能得到“類己”的評價,那說明這孩子也不錯。
倒不是說李世民自戀,實際上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終唐一朝,評價皇帝好都是“頗有”太宗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