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奢極欲!簡直窮奢極欲!”他憤怒地罵道:“這萬曆狗皇帝,竟然他娘的這麼溺愛福王?”
“這還不算完,”李清憐憫地看了老朱一眼:“明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四方征兵隊伍行過洛陽,士兵們儘皆表示憤慨,洛陽富於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
“當時退養在家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多次勸福王說,即使隻為自己打算,也應該開府庫,拿出些錢財援餉濟民。然而福王不聽,等到起義軍攻破洛陽之後,他的這些財貨全都肥了義軍了……”
“當然也不隻他一個,像你兒子蜀王的後人,和他一樣……一言難儘,突出一個鐵公雞一毛不拔,要錢不要命。”
來自朱元璋的暴怒值+20000
“改革!咱必須改革!這群狼心狗肺的白眼狼啊!!!”朱元璋簡直心痛至極。
“沒事兒,這種事情也不著急,反正總會有個辦法,不急於一時。”李清安撫著老朱的情緒:“說完藩王的問題,就得說說丞相的問題了。”
朱元璋心情變得也快,立刻從對後世子孫的悲憤之中轉過心神,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密謀造反,事清泄露後被誅殺。”李清繼續講述著:“在誅殺胡惟庸之後,重八哥你就再也沒有設立過丞相,並且將這個官職徹底廢除。”
對於胡惟庸謀反一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老朱隻是為了取消丞相而殺胡惟庸——但事實上來看,胡惟庸也的確該死,他的死不說是大快人心吧,至少也可以說是普天同慶。
“從此之後,丞相的權力被分散到六部,皇權得到空前加強。”
“嘿,咱正想這麼乾呢。”朱元璋不禁一樂:“隻是苦於廢丞相之後,原本身為丞相的胡惟庸沒地方安置,所以就一直沒有動這個位置。”
“有丞相幫忙分擔一下政務,不是也挺好的嗎?”李世民在一旁忽然說道,“皇帝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政務全都攬在自己這裡處置。”
“這就是執政理念不同的問題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李清笑著對李世民說道:“後人總結出的無數經驗,相當多的一部分都是從你大唐身上汲取的。”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
“不過後世弄出來的那個內閣也挺不錯,相當於承擔了丞相的義務,卻沒有丞相的權力。”李清繼續說道。
“內閣?”老朱一下就來了興趣,他雖然是個工作狂,也是個控製欲爆棚的人,但能不分出去手中權力還能省省心的事兒他也想辦。
“大明太宗時期,皇帝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
李清說到這裡,老朱的神色十分感興趣,隨後李清的話鋒一轉。
“後來,內閣地位日益提高,權力也逐漸膨脹。大學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主持閣務的首輔更是權壓眾臣。夏言、嚴嵩為首輔時,“赫然為真宰相,壓製六卿”。張居正任首輔時,大權儘歸內閣,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
“內閣權力的膨脹,原因其實有很多,但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皇帝的有意放縱。”李清說著攤攤手。
實際上也是這樣,內閣在成化時期還是“紙糊三閣老”,但到了明孝宗時期開始有意提升內閣地位。很多人都誤以為內閣從一開始地位就很高,其實不然,原本內閣地位是低於六部的。組閣之初,閣臣成員都出自其他朝廷機構,當然以“六部”骨乾心腹為主。仁宣時期,以“三楊”為代表輔政近臣直接入閣,內閣權力迅速提升。
在沒有了丞相之後,掌管人事任命的吏部尚書便儼然成為“天官”,論品位要在閣臣之上。在洪熙時期,大學士楊士奇加至三孤兼尚書銜,然而敘位時還是居於吏部尚書蹇義及夏原吉之下。
弘治四年的時候,吏部尚書王恕還排在時年以禮部尚書入閣臣的丘濬之上;然而到了弘治六年,朱祐樘便改讓丘濬居王恕之上。從這時候開始,由侍郎、詹事入閣的人,班皆列於六部尚書之上。
真要說內閣完成最後一步進化,那害得看我朱·老道士·大撲棱蛾子·朕的錢·厚熜。
“這豈不是有丞相之實,卻無丞相之職嗎?”老朱惡狠狠地說道。
這丞相看來是白取消了,後代雖說沒有重新設立丞相,但這內閣首輔,儼然不就是宰相嗎?
“說到底,內閣權力逐漸膨脹,主要還要歸功於後世皇帝一代一代的努力。”李清攤攤手表示無能為力:“內閣這個機構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你的子孫們身上。”
“咱明白了!”朱元璋惡狠狠地看向朱標。
朱標心頭忽然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隨後不詳如期而至,他的屁股上挨了一腳。
“混蛋!你看看你的那些個後代,都乾了些什麼!”
老朱咆哮如雷。
李清張張嘴,決定還是不說了。
這可不賴他啊……是你朱元璋動手太快,小標啊,要怪就怪你這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人的爹吧。
朱標苦著臉,被動承受著老爹那愛的大飛腳。
算了,踢兩下就踢兩下吧,後人不爭氣,那自己是得受受罪。
李世民戲謔的目光看向李清,他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賢弟總是一天天那麼高興了。
嘿,這樂子嘿,不白看,的確讓人快樂。
但老朱和李世民明顯不一樣,對於這個好大兒他也是實在舍不得。剛才要不是實在太生氣了,他也不至於動腳踹人家。
踢了兩腳後,老朱開始心疼了,他放下腳,拍拍靴子好像沒事人一樣繼續問李清。
“那胡惟庸之後呢?還有什麼比較大的事情?”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