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老朱:聽說你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青樓?
對於李清的話,隻有朱標記在了心上。
他打算趁著這幾天,好好在大唐溜達溜達,看一看大唐的風土人情,體驗一下大唐工業革命的好處。
剩下的四個小子,在見過想見的人以後,便開始放飛自我,很快就和李恪混到了一起去。
身為一個喜歡唱,跳,rap……不,是身為喜歡勾欄聽曲的李恪,當即便帶著四個大明親王跑到了勾欄。
用他的話說,這叫君子風流。
李清也不打算管,反正到時候對比一出來,有朱標這麼個奮鬥逼在,這四個小夥子怕是逃不了一頓好打。
他甚至還錄下了幾個視頻作為鐵證,上麵是朱樉兄弟四個在勾欄一手摟著一個女子,在這之後是朱標點燈熬油地在伏案寫作。
有對比才有衝擊力嘛,對吧?反正到時候他是看熱鬨的。
李恪現在真的是活明白了,他現在每天除了玩兒,乾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雞娃。
他現在滿腦子都是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就丟給李承乾去學習政務,自己跑出去遊山玩水,打打獵放放風縱縱馬。
評價是,還是老李打得輕。
對於這位大侄子的鹹魚態度,李清倒是也不反對。不想當皇帝又不是什麼壞事兒,鹹魚一點就鹹魚一點唄?
再說李恪的性格他也真是喜歡,沒事兒還能陪他一起聯機打個遊戲啥的,就這種愛玩又吃得開的性格,李清沒理由討厭。
朱標足足考察了一整周,剛開始他用筆寫,後來學會使用電腦之後,便開始用電腦打字。等到一周過去以後,朱家老大寫了整整六萬字的考察報告,而他的四個弟弟……則把整個長安城的青樓玩了個遍。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青樓。愛上青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朱樉倚著欄杆,放聲高呼著。
這一幕,李清當然沒有錯過,完完整整地給錄了下來,絕對沒有任何掐頭去尾的斷章取義。
又在大唐逗留了一周,李清覺得時候不早了,也該出發回到大明了。
清晨的陽光輕柔而嫵媚,如漣漪泛起的水波一樣柔和。李秀寧慵懶地趴在床上,玉白的肌膚在陽光的映照下,像是漆了一層薄薄透光的釉。
“姐?”
李清伸手順著纖腰摸去,按在李秀寧清晰凹陷的脊線上。
“不行,都甩麻了……”李秀寧慵懶地討饒著。
“想什麼呢……”李清伸手揉揉她的腦袋,笑著說道:“我是勸你該起床了,這都幾點了,一會兒吃過早飯,還要去大明呢。”
“噢。”李秀寧噢了一聲,聽語氣竟然還有一點兒小失望。
李清當然也聽出姐姐的情緒,他低聲問道:“我看你還有點失望?”
“誰……唔唔……”李秀寧剛要反駁,話就被堵了回去。
……
飯桌上,李秀寧氣鼓鼓地看著李清,仿佛把手上的油條當成李清的肉一樣,凶巴巴地咬著。
“彆光吃油條,喝點豆漿。”李清關切地給她盛了一碗豆漿。
李秀寧看著那碗豆漿,又看看李清,神色複雜。
“你是故意的吧!”
“啊?怎麼回事呢?”李清伸手撓撓後腦勺,在那裝傻。
李秀寧深吸一口氣,決定不和他一般見識。
再說有這麼好吃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和他講話呢?
此時老李也帶著人大包小裹地來到了李清家中,看到二人正在吃飯,他毫不見外地湊上來,招呼著武媚娘給他上早餐。
“我覺得小武應該改個名。”李清笑嗬嗬地對李世民說道。
“叫啥?”李世民一口一個小籠包。
“叫翠花,”李清擠擠眼睛:“翠花,上酸菜!”
“這個笑話很冷,這個梗我接不上。”李世民繼續和他的小籠包奮鬥。
他這次沒帶幾個人,就帶了長孫皇後,尉遲恭,程咬金,李治以及李明達。
李清總覺得李哥的正宮應該是尉遲恭,怎麼走到哪兒都形影不離的呢?
對於公主府的早餐,長孫皇後也很是喜歡,並且表示以後沒事兒就會來三姐這裡蹭飯。
等到睡意朦朧的李恪帶著四兄弟來到公主府的時候,都已經日上三竿了。
鑒於四小隻和李恪比較投緣,所以這次也帶著李恪一起前往大明。
反正他們幾個算是臭一塊兒去了,了不起讓李恪也去見識見識大明青……大明風華。
……
洪武七年,乾清宮。
老朱早就等得望眼欲穿了,近半個月沒有好大兒在身邊,可把老朱給折磨壞了。
要不是馬皇後還能陪陪他,老朱得茶飯不思。
“爹,娘,我們回來了。”朱標還沒進宮,就開始打招呼。
“老大,老大?”正在吃飯的老朱忽然起身,順著門口看去,果然看到了朱標。
“爹。”朱標走過去,規規矩矩地見禮。
“老弄這些繁文縟節。”老朱嗔怪地說道,又伸手在朱標的肩膀上拍拍:“黑了,也瘦了……”
“這是兒臣在大唐考察的心得體會,用叔父的話說這是“調查報告”,還請父皇過目。”朱標恭恭敬敬地將懷裡揣著的厚厚一摞子紙雙手呈在老朱麵前。
“好,好,標兒有心了。”老朱開心地接過報告,也沒看,直接放在一旁打算一會兒再看。
“娘。”朱標又和馬皇後見禮。
隨後,李清一行人也來到了乾清宮之中。
看到朱元璋手邊那摞子厚厚的紙,朱棣心裡一突突。
壞了,這東西……不會是大哥在唐朝的考察報告吧?
他不禁在心裡抓心撓肝起來,要是大家都不寫,這事兒也就過去了——偏生大哥寫完了,他們四個沒寫。這可就耐人尋味了……
伱們四個乾啥去了?他都能想到老朱的這句話。
“朱賢弟,朱賢弟!”李世民也走過來,伸出雙手握住朱元璋的手:“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的皇後,你應該知道……喏,這位就是我常說的大明朱皇帝,這位是馬皇後。”
“喲,嫂子。”老朱立刻一禮,禮節十分到位。
“長孫姐姐。”馬皇後也和長孫皇後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