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權衡之下,趙匡胤決定隻要北宋,南宋交給老李和老朱去分。
對此李世民和朱元璋……異議挺大的。
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都管不過來呢,更何況是宋朝那麼多地。經過幾番協商,最終決定出兵收點軍費意思意思得了。
出兵一萬,一天五萬貫錢,糧草自理。這好事兒……對於大宋朝來說,一點兒問題都不叫。
“出發之前,我再給你講個笑話吧。”李清笑嗬嗬地攬著趙匡胤的肩膀說道。
“仙師請講。”趙匡胤本來不想聽,但鑒於是李清要講,他也不好拂了李清的麵子。
得罪誰那都不能得罪仙師啊。
“問:什麼國家最富?”李清環視一圈,笑嗬嗬地問道。
眾人儘皆陷入沉思,李世民率先笑道:“莫非是我開元盛世的大唐?”
老李這麼自信可是有原因的,畢竟“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可不是蓋的。
見李清搖頭,朱元璋也說道:“那……莫非是我大明?”
李清還是搖頭。
“莫非是大宋?”朱樉忽然想到一種可能。
這次李清沒搖頭,而是笑眯眯地問道:“為什麼這麼說?”
“啊……不知道。”朱樉歎了口氣,“還請叔父解惑。”
李清噗嗤一笑,半晌後前仰後合地說道:“因為它被搶劫了幾百年,又賠款了幾百年,但還沒有賠光。”
趙匡胤整個人都不好了。
周圍的人愣神片刻,爆發出哄堂大笑。
這每日一個大宋小笑話,實在是太精髓了。
在趙匡胤赤紅的雙目之中,李清開啟了傳送,帶著眾人消失在了福寧宮。
……
太平興國四年,福寧宮。
因北伐不利的緣故,趙光義心情差到極點,時常便因為一點小事而辱罵他人。故而太原之戰平滅北漢的功勞一拖再拖,沒有論功行賞。
朝臣們對此頗有微詞,但考慮到皇帝現在的心情,所以也是敢私底下抱怨卻不敢直言。
活膩歪啦?上趕著去找死?
趙德昭當然也注意到了朝臣中的情緒,故而在多番權衡之下,決定和伯父趙光義說一下這件事。
他想的比較美好,畢竟他是叔父的親侄子,這件事由他趙德昭去說簡直再合適不過了,無論如何看在親情的份上,趙光義怎麼著都不會怪罪他。
然而他卻忘了他的好叔父在驢車漂移的時候,留守的臣子們準備擁立自己做皇帝的事兒了。
或許說,他的政治嗅覺不夠敏感。
趙光義正一臉煩悶地端坐在案幾後,見趙德昭前來,強自擠出笑容招呼道:“德昭來了?”
“臣參見陛下!”趙德昭的禮節無可挑剔。
叔父歸叔父,畢竟對方是皇帝,應有的禮節還是要有的,畢竟禮多人不怪嘛。
“噯,德昭,你我叔侄,何須如此多禮?”趙光義笑得麵團團的,讓人看不出內心裡到底在想寫什麼。
那句話怎麼說來的?隻因心溷溷,所以麵團團?
麵上雖然客氣,但趙光義的心眼兒很小,還記得之前諸臣想要擁立趙德昭的事情。
又寒暄了幾句,趙德昭終於提出了這次來的目的。
“叔父,攻克太原平滅偽漢的功勞,臣以為應當論功行賞,不宜再壓,朝臣之中對此已是頗有微詞……”
這話剛說了一半,趙光義的臉色便從如沐春風,多雲轉陰成了一副陰霾的模樣。
好啊,好的很,朕就知道你這小子賊心不死。
他瞬間大怒,用力一拍麵前案幾,發出咚地一聲響。
“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論功行賞也不遲!”趙光義怒不可遏地罵道。
趙德昭驚愕地看著忽然變臉的叔父,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話也實在是太誅心了,趙德昭本身就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一時間也摸不清到底該如何理解叔父的話。
繼而他便回想起之前叔父戰敗高粱河,朝臣們準備擁立自己的風言風語。
他一下便全都明白了,原來叔父一直隱忍不發,就在等著這個時候。
趙德昭不記得自己是怎麼從福寧宮中出來的,等他再次回神的時候,已經回到了府上。
他的臉上掛著自嘲的笑,什麼金匱之盟,不過是騙傻子玩的。
到了手的皇位,還能夠傳給侄子的嗎?真以為現在的人像吳太伯時期那麼淳樸?
他在院中徘徊良久,最終從正堂的牆壁上取下一柄長劍。
剛搭在脖子上,便聽到一聲暴喝。
“靠嫩娘的趙德昭!恁沒出息!”
這聲音是如此熟悉,以至於趙德昭產生了幻覺。
緊接著,一隻黑色的大巴掌裹挾著一道烈風,糊在了他的臉上。
趙德昭被打出一個趔趄,踉蹌了好幾步才穩住身子。
他驚愕地抬頭,看向巴掌來處。
是他不明不白去世了好幾年的父皇,此時正忽扇著巴掌,惡狠狠地看向自己,大有一言不合就再扇一巴掌的趨勢。
“父皇?”趙德昭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你……你不是已經死了嗎?”
“朕就是沒死,也被恁這窩囊廢氣死了!”趙匡胤怒氣衝衝地罵道:“看看你,像個什麼樣?左右不過是被人罵了一句,至於就來尋短見?”
趙德昭像小雞啄米一樣點頭,他感覺自從開寶九年失去的精氣神,一下子就回來了。
“父皇!你死的好慘啊!”趙德昭扯著嗓子喊道。
“叫!叫恁娘!”趙匡胤又是一道大耳雷子,扯著趙德昭的衣領子,目光灼灼地罵道:“彆他娘的號喪了,朕要讓你三叔生不如死,你敢不敢跟朕一起去?”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