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秋風五丈原
即便是在見識了那麼多餐美食之後,方便麵和火鍋依舊是劉邦心心念念的食物。
他這人比較念舊,這一點從他總念著沛縣父老就能看出來。
不止是人不如舊,就連吃的也是。
既然劉邦想吃火鍋,那今兒就吃。
考慮到古人不大能吃辣,所以依舊選擇了倍兒地道的老百京火鍋。
沒有經曆過美食洗禮的漢朝人,瞬間便被火鍋征服。
“這火鍋,你要講究吃法,這毛肚,七上八下,要不……就老了。”劉邦在那解說,伸手夾起一片牛百葉在鍋裡涮著,並且給劉備他們做著教學。
另一張桌子上,張飛從鍋裡撈出一大盤子肉,澆上芝麻醬,唏哩呼嚕一陣鯨吞,大口饕餮之下好不滿足。
“咱是武人,不講究那麼多窮酸吃法。”項羽橫了一眼還在唾沫橫飛地講解吃法的劉邦,也撈起羊肉開始猛吃。
就是,吃東西就講究一個爽。在座的各位不是皇帝就是將軍,最次也是個侯爺,你說整那麼多繁文縟節給誰看啊。
在這邊氣氛的帶動之下,皇帝桌也坐不住了,紛紛有樣學樣,開始端著盤子搶羊肉吃。
吃相?誰還顧及吃相啊。吃相是好了,可肚子餓到了,那不是虧大了?
畢竟在座的各位都是大肚漢,搶可是不太好搶。
項羽站起身,端著手中的小料,跑到了皇帝的那一桌。
按理來說,他是項王,坐在這兒也沒什麼毛病。
但他沒坐,而是站在了劉邦的身後。劉邦夾什麼,他就去劉邦的筷子裡搶。
“嘿!大個兒!”劉邦急了:“乃公的肉你也搶是吧!”
“搶的就是伱這小子。”項羽樂了,隻要能給劉邦添堵,他就無底線地高興。
“你無情你無恥你無理取鬨!”劉邦嗷地一聲,夾的肉又被項羽叨走了。
“那你就不無情不無恥不無理取鬨了嗎?”項羽一邊說,一邊搶奪著劉邦筷子上的飯食。他的碗裡都快堆成小山了,整整的一座肥羊山峰。
項羽也懶得思考罵人的話,他知道自己嘴笨,玩嘴皮子根本就不如劉邦這個小流氓。那就不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他罵什麼,直接還回去就是了。
省心又省力,還省腦……仙師說的是什麼來的?對,省腦細胞。
虞姬在遠處和家眷們坐在一起,笑盈盈地看著這邊項羽和劉邦打鬨。
她做夢都想不到,原本打生打死的漢王和項王,竟然有朝一日會坐在一起吃東西,看起來關係還……居然還挺好。
這話如果是誰以前跟她說,那她肯定是不信的。
唯一一次有坐下來心平氣和吃飯的機會,那還要追溯到項羽要烹殺劉太公,劉邦要分一杯羹的時候。
“喝,你倆關係真好。”李世民在一旁笑嗬嗬地說道。
“誰和他關係好!”項羽和劉邦異口同聲地反駁道。
然而這話根本就沒說服力,關係不好還能這麼整齊劃一地出言反駁?
虞姬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多餘了。
除了劉邦,一頓飯吃的眾人是心滿意足。劉備和曹操也算是見識了火鍋的厲害,吃得肚兒圓,癱在座位上不想動彈。
“唉,可惜軍師遠在益州,不然定能吃上如此美味……”劉備拍著肚子,眯著眼睛看著太陽,嘴裡還不忘著惦記他的軍師。
講道理,對諸葛亮,劉備可是有毫不摻假的真感情在裡麵。白帝城托孤之時那句“那小子要不像話,這皇帝你可以自己當”的話,完全不是在開玩笑。
他是真有這個意思,如果劉禪真是那種自毀長城的人的話。
好在劉禪並不是劉義隆,也不是完顏構,根本不會做出那種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劉禪做一個守成之君倒也是夠了。他這人知道自己水平,也知道信任,用人都是從出師表裡摳著用。
若諸葛亮泉下有知的話,一定會再多給劉禪幾個名單,免得他用完之後就無人可用了。
他被詬病的無非就是樂不思蜀,投降這事兒鍋也不都在他身上,畢竟當時整個益州的士族都是鐵杆的投降派。
士族的想法也很好理解,對嘛,無非就是換一個領導,治理益州,到時候不還是得靠我們?
明末的東林黨也是這樣想的。
“你可真是什麼時候都不忘了你家軍師,你家軍師長,你家軍師短,孤耳朵都快出繭子了。”曹操真是妒忌得牙都酸了,“你說說除了你家軍師,你就不能想想彆人?比如孫權之妹,孫尚香?”
劉備立刻警覺:“你提夫人做什麼?”
曹操撫須大笑:“哈哈哈哈……你我乃是兄弟也,放心吧,朋友妻不可欺,曹某斷不會對尊夫人有什麼非分之想……”
大寶備傲嬌地抱著膀子,翹著二郎腿靠在柱子上看著天上雲彩。
“玄德,馬上就要當皇帝了,你就沒什麼想說的?”曹操也看著天上的雲,不經意地問道。
劉備搖頭笑道:“沒什麼想說的,備隻是感謝仙師信重,感謝太祖皇帝栽培,也感謝我家軍師……”
“你能不能彆提你家軍師了?”曹操急了,骨碌一下坐起身。
“哎,多日未見,備想軍師了。”劉備拈著胡須,嗬嗬地笑著。
曹操刷地站起身,嫌惡地看了劉備一眼,轉身就走。
算了,不和這織席販屨之徒在一起多聊。
又準備了三天,禪讓儀式正式啟動。
對於在太祖的主持之下,禪讓皇位給皇叔這件事兒,劉協並不是很抗拒。
畢竟都是老劉家人,左右肉爛在鍋裡。再說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傀儡,早就累了。
他甚至還有一些迫不及待,想要快點把這個燙手的皇位給甩出去。
再說劉皇叔的能力,那可是有目共睹,在他的領導之下,不愁漢室不興。
劉協是這樣安慰自己的,突出一個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
在劉協退位以後,劉備和劉邦商討一番,決定封劉協為齊王。沒有封國,隻有食邑,和親王等同,並不是諸侯王。但一切禮製規格與諸侯王等同,劉協依舊可以稱孤道寡,並且有齊王後與齊王太子。
劉協當然也很滿意,在曹魏的時候他可真是擔驚受怕慣了。雖然知道曹操不是那種弑君的人,但是他不敢保證哪天曹操的部下喝大了就來一出弑君啊。現在可以全身而退,甚至還撈一個世襲罔替的王爵,他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自己的水平他也知道,不是當皇帝的料,所以算了算了,讓皇叔做吧。
於是,劉備正式登基為帝,年號章武。
由於諸葛亮還在路上,所以丞相暫時由曹操代著。反正去五丈原也不能帶著他曹操,所以也沒什麼可說的。
劉備登基之後還在感慨,說是登基得太快,有點過於心急,沒有讓丞相見證自己登基,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這下連張飛都吃味了,總是嘀咕說大哥還是去找你的水吧。
在劉邦的主導之下,劉備也給關羽和張飛都封了郡王爵位。反正老祖宗斬白馬盟誓說非劉氏不能王,但是沒說老祖宗自己不能打破啊。
所以在禪讓大典完成之後,一行人就準備出發,前往五丈原,去見一見老年的丞相。
本來是打算等一等的,但是李世民他們實在是迫不及待想要見一見他們的愛豆諸葛亮,所以沒奈何,隻能決定儘早出發。
尤其是李世民,在聽說目的地是五丈原之後,臉紅脖子粗地當場就要去,甚至還抱著李清懇求。
李清能怎麼辦,李哥都這樣了,那還是由著他吧。
其實他倒是可以理解,畢竟在無數的公開場合中,李世民不止一次地誇獎諸葛亮,極儘溢美之詞,甚至還組織朝廷臣子們一起學習諸葛亮的先進事跡。
這樣把追星的個人行為上升到國家層麵,李世民應該還是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