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環顧四周,又問道:“劉辯和劉協那兩個小子呢?讓他們出來見乃公!”
群臣對視一眼,不知道該說點什麼。
你彆說……你還真彆說。
光從上麵坐著這個人的氣質來看……他的確很像書中記載的太祖皇帝。
嘿,地道。
你看這坐姿,像不像一頭真龍盤踞龍案之上?
群臣越看越像,越看越覺得他有一股王霸之氣。
立刻就有一個叫蔡邕的老頭站出來,想試探一下。
“您說您是太祖高皇帝,不知……”
“知你奶奶個勺子。”劉邦順手就把龍案上放著的一隻蜜柑扔了出去。
估計劉邦經常對著之乎者也的人這麼乾,趁手了。這一下扔的特彆準,正好砸到了蔡邕的腦瓜頂。
“臣參見大漢太祖高皇帝!”蔡邕幾乎是一瞬間就確認了對方的身份。
無他,若是假貨,不可能無禮到這麼熟練。
蔡邕當然也知道劉邦這人的性格,他是跟什麼人說什麼話。
很多人都錯以為劉邦就是他表現出的那麼“流氓”,其實不然。太史公在高祖本紀中將劉邦刻畫成一個比較具有流氓江湖氣息的人,但同時也不要忽略一個問題——這隻是高祖本紀,是以劉邦為視角展開的。在其他人的眼中,劉邦並不隻是一個流氓地痞。像是當初入關之前,在懷王處的同事們評價劉邦是“沛公長者”。
劉邦這個人很深,就像是曹操口中的“龍”一樣,能大能小,能升能隱。
很多人都因為劉邦嘚嘚瑟瑟地和劉太公說“我與仲的產業孰大孰小”,便認為他是一個逐利的小人。其實不然,因為他不這麼說,劉太公是聽不懂的。
和劉太公聊天,開口閉口談的都是產業,看起來像是在追逐蠅頭小利,那是因為他爹劉太公水平就那樣,隻聽得懂小利。
和項羽爭論,開口閉口就是“分我一杯羹”,那是因為他隻能這麼做,畢竟當時項羽是綁匪,和綁匪聊天還能要什麼臉呢?你做初一還不允許我做十五了?
和張良討論問題,開篇就是高屋建瓴,聊的是太公兵法,二人相見恨晚,張良甚至逢人便說“沛公殆天授”,那是因為張良是“運籌帷幄之中,決策千裡之外”的千裡馬,而他是伯樂。
和項伯聊天,劉邦姿態放得很低,不僅兄事之,甚至約為兒女親家,甘願伏低做小,這是因為項伯能夠成為他的助力。
等到和蒯通原名徹,避劉徹諱,故史記、漢書稱其為通)相處,因為蒯通給韓信獻計,劉邦想烹殺他。蒯通說彼時各為其主,隻知韓信不知皇帝,劉邦覺得有道理,所以便赦免了他。這樣的大度,區區一個“心胸狹窄”的流氓可是做不到的。
劉邦或許有些地方小心眼兒,但涉及到大問題他從不含糊。
很多人都以為知人善任隻是一句話,仿佛劉邦的成功完全依靠他手下的那些個弟兄。然而很少有人去想,知人善任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可太難太難了。正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劉邦實際上就是那個善於發掘千裡馬的伯樂,讓他食飽力足,才美外現的男人。
為什麼在楚漢爭霸當中,劉邦會贏而項羽會輸,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如你在公司當中研發了一項比較突出但沒那麼突出的產品,劉邦大手一揮,給你升職加薪,並且安排獨立辦公室,幾十萬元的獎金說砸就砸,沒彆的,乃公就是看你順眼。
而項羽隻給你兩百塊,並且發個獎狀當做表彰。
換做是你,你願意跟著誰?
但話又說回來,這其實也並不妨礙劉邦性格比較有市井氣息。
至於為何如此對待蔡邕,倒不是說他不尊重儒生,實際上整個秦末的各方勢力之中,最為尊重儒生的便是劉邦。
他隻是單純覺得之乎者也的很煩,乃公聽著累,說人話!
太史公記載的劉邦,也並不是春秋筆法。凡事都要辯證去看待,如果光從劉邦本人視角來看的話,其實高祖本紀寫的也沒什麼毛病。但皇位上坐著的劉邦,畫像中的劉邦,高祖本紀中的劉邦,都不是真正的劉邦;陳平、張良、蒯通、韓信等人眼中的劉邦,才是真正的劉邦。
“起來吧起來吧。”劉邦手裡掂掇著大橘子:“說話彆搞些之乎者也的,乃公沒文化,聽不得這個,有什麼話直說!”
“另外哈,乃公……朕蒙仙人所賜,能夠來到中平六年匡扶漢室……”劉邦說到這兒,怎麼品怎麼彆扭。
娘之,你們這幫後代爛泥扶不上牆,還讓乃公給你匡扶漢室?匡扶你奶奶個勺子!
“仙師呢?”劉邦抬頭一看,沒看到李清。
“邦子!我特麼來辣!”正在觀看項羽大戰呂布的李清聽到劉邦喊他,便一個閃現,出現在了劉邦身邊。
群臣不由得肅然起敬。
這年代可比後世迷信多了,君不見黃巾起義能搞出那麼多信徒,於吉在江東也收獲大批量粉絲。現在有這麼一個本事通天徹地的仙師帶著大漢太祖回到人間……
你彆說,袁隗的臉色有點複雜。
一方麵,漢室重新興盛他也挺高興;另一方麵,誰知道太祖對待他這四世三公的家族會是個什麼態度?
隻要是大漢人,他劉邦誰都敢揍,還差他袁家了?
“咋說?”劉邦低聲問了一句。
“你的大漢,你問我?”李清白了他一眼,“辦法自己解決啊,我是不管你。”
劉邦:……
“唉,早知道把蕭何還有曹參帶來好了,能帶個韓信也行啊。”他拍著大腿,不住地齜牙咧嘴。
有點後悔帶著盧綰了,這小子除了鞍前馬後拍馬屁,根本沒什麼真本事。
想到盧綰,其實他也有點可惜。曆史上盧綰的下場不是很好,兩人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光腚娃娃,盧綰對他可謂是忠心耿耿,最後被逼到匈奴,也是被逼無奈迫不得已。
所以劉邦大手一揮,給盧綰的封國收回,並且讓他當親王。盧綰也挺滿意,老哥幾個不在乎這個,能一起玩就好。
劉邦也算看出來了,這小子雖然沒什麼本事,但眼力見還是有的,知道現在大漢誰才是大腿,他百分百是想跟著仙師混。
不多時,宮人便帶著兩個孩子走了過來,後麵還跟著一位雍容華貴的女子。
“孫媳見過太祖皇帝。”何太後二話不說,當場就跪。
董卓霸京師她算是見識了,甚至還要廢掉他的皇兒。說的好聽,是廢皇帝為弘農王——但從古到今,有幾個廢帝能活得好好的?
現在太祖皇帝來了,她們娘倆也算是有救了。
“起來吧。”劉邦一臉嫌棄:“老娘們家的,頭發長見識短,你要有呂雉那老娘們十分之一的水平,也不至於混到這步田地。”
“孫媳……孫媳是怕大兄他像梁冀一樣把控朝政……”何太後訥訥地說道。
其實她的擔心也挺有道理,畢竟梁冀那癟犢子前車之鑒不遠。
“唉,行了行了,過兩天跟乃……跟朕回去,你和呂雉好好學學。”劉邦也知道何太後並不是向著娘家,而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向著他老劉家,“放心吧,這皇位就是你兒子劉辯的,誰也搶不走!朕說的!”
“孫媳謝過太祖皇帝爺爺!”何太後喜出望外,立刻伏在地上開始磕頭。
得到了兒子能一直當皇帝的允諾,何太後立刻改口,連爺爺都叫上了。
也不虧,也沒什麼毛病。祖爺爺的簡稱,也可以是爺爺。
“行了行了,彆磕了。”劉邦嫌棄地擺擺手:“水平不夠就彆亂湊合了,輔政就交給……”
“盧植呢?”他忽然問了一句。
“盧植跑了。”李清在一邊說道:“前幾天剛和董卓大吵一架,現在估計在哪兒藏著呢。”
“給他召回來!”劉邦對著下麵的人說道:“以盧植、蔡邕、袁隗共同輔政……那個誰,曹操在不在?”
底下正撅頭拔腚像是瓜田裡的猹一樣瘋狂吃瓜的曹操根本就沒想到太祖皇帝能夠知道他,他愣了半天,還是袁紹走過去給他薅了出來。
“孟德,太祖陛下叫你呢!”袁紹低聲提醒道,還有點兒吃味。
怎麼太祖陛下沒提我呢?好歹剛才我也是和董卓拔劍相向的啊!
曹操受寵若驚,拜倒在地上,等候劉邦開口說話。
求月票,第二更奉上!我加出來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