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上好的多用途挖礦機,不用白不用。
李世民現在根本就不在乎錢,反正錢花沒了還可以再賺。但讓人費解的是,趙匡胤所在的開寶年的貴金屬儲量與石油儲量似乎無與倫比地多,簡直是唐與明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不少。
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但趙匡胤不想深究,他隻覺得很開心。
頭頂兩條布,萬界我最富了屬於是。
趙匡胤現在也躺平了,研究那麼多給誰看?反正造不如買。挖挖礦煉出來的金銀就夠他武裝全軍的了,何必花費時間去研究呢?
在大唐的有償支援下,開寶朝已經建立了通往全國四通八達的鐵路。現在宋軍正在向歐洲進發,並且海軍還有十六艘無畏級鐵甲艦,統一世界也隻是遲早的事情。
天啟年間在黃巢的有力幫助之下,已經收回了全部宗室的土地,並且還精簡了大批量的宗室。秦、晉、齊、楚等藩王齊聚京城,明知道黃巢和朱由校有勾連,但他們誰都不敢說。
開玩笑,今天你敢提黃巢,明天朱由校就敢把你拎出去送給黃巢。
他們算是明白了,這理工科的男人啊,心是真的黑。
朱由校表示灑灑水啦,朕心善,見不得各位堂兄弟叔伯們受苦,所以隻能委屈各位去和黃巢交流心得了。
對於自己後代的“遭遇”,朱樉看得很開。
反正又不是他自己,這些個後人將來是不是他的兒孫還不一定呢,愛怎麼地就怎麼地吧。
藩王的問題,其實宗室支出都是小事,最大的問題在於土地“投獻”與土地兼並。眾所周知,藩王是不需要納稅的,而王田除了皇帝的賞賜,其最主要的來源便是占奪和投獻。
占奪就是搶占農民土地。投獻有兩種形式:一是將自己的土地獻給藩王,以求庇護;二是由權貴的豪奴或地方惡霸妄指民田為官田、荒地,將其進奉王府,結交藩王,獲得重獎。
而天啟年間,明熹宗又賜給予惠王、瑞王、桂王湖廣、陝西莊田各三萬頃。但地方官實在刮不出這麼多土地,熹宗竟強令攤派給四川、山西、河南共同“協濟”。
李清當然知道這件事情,他也沒和朱由校廢話,你就說這三王到底回不回京做親王就完了。
朱由校肯定是不敢反抗仙師的,更不敢反抗大明太祖的意誌。認慫之下,他隻得召回了自己這幾個兄弟,並且嚴令他們無允許不得出京師。
朝政就丟給朱由校自己去處理了,現在的天啟朝可謂是一片形勢大好。邊患已除,朝廷清肅,士紳得到了廣泛的清洗,藩王問題也得到了根除。全國範圍內,也得到了許多無主耕地,在魏忠賢提心吊膽的牽頭之下,開始在大明範圍內實現“耕者有其田”。
除了氣候不是很好之外,天啟朝現在也沒什麼毛病。
小冰河期嘛,這是天災。人禍既然已除,那天災也不是什麼問題了。
冰河期糧食減產,可以找大唐購買,大唐的糧食便宜得很,所以連年天災的賑災問題也可以很輕鬆便得到解決。隻要老百姓有口飯吃餓不死,誰吃飽了撐的才會去造反。
在朱由校的金錢購買之下,源源不斷的米麵糧油還有魚肉蝦乾被一輛輛卡車運送到京城。
天啟朝的君臣何曾見識過這種好東西?朱由校幾乎是一瞬間就愛上了那種名為“貞觀閃電”的卡車。
工科男的本性犯了屬於是。
鑒於天啟朝沒有司機,所以朱由校便雇傭了大唐的車隊四處運輸物資。卡車一般隻能走大路,為了節省運力,所以小路便由馬車去派送。
“這都是好東西啊……”朱由校翻看著卡車上運輸的物資,不由自主地感慨道。
同時,他也對時空門另一麵的大唐產生了難以熄滅的好奇。
究竟是怎麼樣的國力,才能夠擁有如此強悍的生產力。
於是,在李世民的盛情邀請之下,朱由校帶著天啟群臣展開了為期一旬的貞觀大唐考察行。
一旬,也就是十天。月份分為上旬,中旬,下旬,指的就是這個旬。
貞觀大唐物阜民豐,還有那鱗次櫛比的大廈讓這群沒有見識過世麵的土包子們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哪怕身為皇帝,還有朝中柱石大臣,他們也沒有見過如此現代化的城市。長安城工廠吞吐的白煙,還有那高聳入雲的大廈——朱由校甚至可以看到大明宮上的紅星。
“歡迎來到大唐。”李承乾如是說。
他現在是貞觀朝的皇帝,李世民前幾天剛剛宣布退位,晉位太上皇。而李淵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無上皇。為了表示時刻不忘自己老爹教誨,李承乾沒有改年號,繼續沿用貞觀這一年號。並且以始皇帝統一的年份為公元元年,采取大唐版本的公元紀年法。
按照大唐現在的紀年法,應該是公元870年,以及貞觀二十三年。
十天很快就過去了,朱由校心滿意足又有些迫不及待。他現在恨不得趕緊回去和張嫣生個皇子出來,然後迅速把他培養成人——這樣的話,就可以把朝政扔給他,然後自己去大明皇家科學院搞研究了呀。
這算是朱由校的執念,要不是皇帝這個身份束縛著他,他早就撂挑子不乾去搞研究發明了。
至於為何不傳位給信王朱由檢……朱由校也知道了在他死後,朱由檢乾的那些個破事兒。
憑心而論,朱由檢的勤奮態度值得肯定——但問題來了,大明也恰恰就毀在了他的勤奮上。
朱由校在看完關於朱由檢的事跡之後,坐在凳子上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想明白為什麼朱由檢會相信袁崇煥說的“五年平遼”。
我該誇你童心未泯還是你丫太傻缺,就這麼個吹牛皮,你也能信?
李清還著重地提醒朱由校,不要裁撤驛卒。
是,萬一把李自成裁出來可就有大樂子了。
不過現在的天啟大明似乎也並不怕有人造反,就算是造反,也很難有一呼百應的場麵出現。
每一座縣城外,都擺好了粥攤。粥管夠,隨便喝,隨你是什麼流民還是地主,隻要你想來,統統來者不拒。現在的天啟大明就是有糧食,敞開肚皮可勁造。
原因無他,實在是大唐的糧食太特麼便宜了……那地瓜,一石隻需要二十枚銅錢,在大唐都是喂豬用的,現在被天啟皇帝買回來熬成粥,分發給窮人吃。
日子過得下去的人吃兩頓就吃不動了,地瓜這東西,吃多了燒心,是真的難受啊……
在這樣不計成本的施粥之下,天啟朝的百姓儘皆感念皇帝的恩德,根本沒有人想造反。
而李清也將目光轉向唐朝,他打算趁著這段日子趕緊給唐朝那幾個位麵收拾了,速通一下全世界,把下一階段的商城打開再說。
求月票)(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