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隻要在唐朝,誰不願意跟太宗混?
“朋黨?”李誦驚愕地下意識重複了一句。
講道理的話,李誦回想了半天也沒回想起來革新的目標之中有朋黨。
不就是反宦官、反藩鎮和反貪汙嗎?
怎麼這刀,竟然指向了朋黨?
也不怪他懵逼,牛李黨爭的主角之一牛僧孺還要等到唐憲宗元和三年才會走上考場,現在還隻是一個小卡拉米。
而李德裕……人家李德裕可是趙郡李氏西祖一脈,科舉?考試?不存在的,那是我們爺們兒們該考的嗎?考試是不可能考試的,人家祖爺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把自己這輩子考的試都考完了。
按照曆史的軌跡,李德裕要等到元和十一年宰相張弘靖出任河東節度使被征辟為節度掌書記,起步就是從八品。
“還是我來說吧。”李清從後麵走過來,坐在了李世民的身邊:“王叔文、王伾的改革集團仍未逃脫人性的弱點,在永貞革新當中,他們忙著升官,急於求成,一個接一個地提拔門生故吏與親朋好友,隻要團體內有人說‘某某可以勝任某官職’,過不了幾天這人便可以得到此職位。二王得勢的時候,門庭若市,你應該知道,王伾甚至專門做了一個收藏禮金的大木櫃,夫婦二人在大櫃子上睡覺,享受金錢的快感。”
“而他們的行為,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後期黨爭的雛形。”李清最後總結道。
實際上《資治通鑒》上關於“二王八司馬”的記載有失偏頗,其實想來也是,司馬光本身就是守舊派的大臣,怎麼可能對維新派有任何正麵的評價?再加上他本身就喜歡對人不對事,這也導致了“二王八司馬”的評價在書中進一步惡化。
並且書中的很多內容,是道聽途說,或者是野史,如‘王莽毒死漢平帝’,這是新莽末年起義者所編造的謠言,被司馬光等人當做信史來寫,是很不負責任的。
不過話說回來,人家明明白白地寫著“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其實本質上來說是為帝王治國服務的。司馬光在編寫過程中強化了政治方麵的內容,總結政治管理經驗,重視禮製和民生,分析用人和用權,講究權變和平衡,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執政參考書,倒也不至於為了司馬光的個人問題否定這一部作品。
此時,被安西軍捉過來的王叔文、王伾等人已被押送到宮中,聽到李清的話,王叔文和王伾麵麵相覷,一言不發。
安西軍小聲地給那幾個人介紹著麵前的諸位,尤其是提到李世民這個“太宗皇帝”的時候,韋執誼按著胸口,大口劇烈地喘息著,柳宗元和劉禹錫的眼睛都似乎在放射著鐳射光芒。
“不過改革的初衷還是很好的,如果真的能夠貫徹實施改革方針,大唐還真就有救了。”李世民接著話對永貞革新作出肯定。
聽到李世民的肯定,王叔文等人抬起頭,重新燃起希望。
既然太宗皇帝對自己等人持以肯定態度,那看來還罪不至死……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他們並不是很了解李世民。按照老李的性子,無論如何這群人的初衷都是為了拯救大唐,貪點占點屬於人之常情,在現在這個大唐……像王叔文和王伾這樣的人已經屬於鳳毛麟角了,沒必要要求太多。
再說了,哪有那麼多貪汙腐敗,不都是你們朝臣之間的內鬥傾軋嗎?
但老李又開始從太宗皇帝那高屋建瓴的角度開始批判:“隻是問題在於,你們這些革新派的權力基礎過於薄弱,卻又像個顯眼包一樣互相吹捧為伊尹、周公、管仲。並且最大的問題在於,神策軍的兵權掌握在宦官的手中,沒有兵權作為基礎,伱們又不肯團結朝臣去對抗宦官,最後還不肯和新皇帝李純妥協,那麼下場便是顯而易見的。”
革新派眾臣跪在地上,訥訥地無話可說。
說操之過急吧,其實也情有可原。若不是李誦的身體不怎麼好,他們也不會這麼迫切地想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萬一新皇帝是那種保守派,登基之後可就真是李誦人一亡政就息了。
“問題朕已經幫你們指明了,無論是宦官專權,抑或是藩鎮割據,問題朕都會幫你們解決。“李世民說到這裡,看向李誦:“至於朝政,就你自己處理吧,朕覺得你不是那種無能之輩。”
“你還有個四五十年好活,不需要急著考慮太子的問題,所以李純……朕就帶走了。”李世民又看向在一旁跪著的李純。
對於這未來的中興之主,李世民還真挺滿意的。
除了後來追求長生,導致吃丹藥性情暴躁被宦官弑殺,也沒什麼太大的黑點。
若唐憲宗能再活個十幾年,大唐未來的走向都會不一樣。
啊,若他能再多活個四五年,都輪不到唐穆宗李恒即位——畢竟這是個短命鬼,一樣喜歡服食金丹,最終也死在了他最鐘愛的金丹大道上。
而李恒這人比較奇葩,他爹雄才大略,結果虎父犬子;而他這個犬父,卻有三個優秀的兒子。
很奇葩,三個兒子都是皇帝,分彆為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
李誦聽到李世民這句話,不由得心下一鬆。
雖說是老祖宗把他給救了,但沒哪個皇帝會舍得把自己屁股下的位子讓給他人。現在李世民說他要走,那李誦肯定是非常開心。
他想著想著,就忍不住笑了出來。
但剛咧開嘴,就覺得有點不對勁。他用力地做著表情管理,好半天才把那笑意給壓製下去。
李世民就靜靜地看著李誦在那裡表情管理,心裡恨不得給他兩巴掌。
算了算了,自己的子孫,捏著鼻子不也得認嗎?唐朝這麼多皇帝,李誦也算是靠譜的了。
“你再樂,朕都能看到你的胃了。”
“孫兒知錯。”李誦立刻跪在地上,把腦袋埋在袖子中。
他不是想跪,主要是想借著跪下擋住臉。現在的李誦臉部埋在袖子上,表情瘋狂地抽動著,仿佛想起了什麼難過的事情。
等他笑了半天,終於起身。李世民從懷裡掏出一堆手機遞給李誦:“這東西是手機,就算是跨界我們依舊可以保持聯係。”
“手機?”李誦恭恭敬敬地接過其中一部手機,在李治的教授之下,很快便熟練地掌握了操作技巧。
“這這這……簡直是神器啊!”李誦雙眼放光地看著手裡的手機——剛剛李治可是給他下載了視頻軟件,他幾乎是一瞬間就迷上了熱舞。
現代的裝束對於古人來說無疑衝擊力是十足的,若是宋朝的皇帝,說不得要批判一番,然後帶著批判性地去看;若是明朝的皇帝,肯定就躺在後宮的龍床上慢慢看了;若是漢朝的皇帝,興許對於這些裝束不太接受得來,但還是懷著“樂而不淫”的批判性眼光去看;若是唐朝的皇帝,那肯定就是第一時間接受這些個前衛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