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14.十年安邦,遠征南趙國!
時間是不等人的。
這世界上殺傷力最大的東西,便是時間還有歲月。
十年的時間,匆匆而過。
不知不覺間,十年的時間就已經消失,這段時間給北魏國帶來的變化是無比巨大的。
這段歲月,北魏國國力飛快增長。
沒有了貪官汙吏,沒有了亂臣賊子,也沒有了諸侯王,就連那些紮根在國家社稷上吸血的幾百年世家也被清空殆儘,壓榨在百姓頭上的豪強地主也清掃一空。
國家怎麼可能不興盛呢?
如此,百姓們安居樂業。
在朝廷一係列措施之下,鼓勵生育,百姓大量的生下孩子,人口增長速度是以往的十幾倍,人口變得眾多。
而且所有人思想煥發,已經有了充足的愛國精神!
沒錯,就是愛國精神!
這些年,趙玄奇瘋狂發展教育行業,以鐵血的手段發展教書育人,傳授知識。
甚至規定出一條規矩,讀書人想要當官,不能隻讀死書,必須得下鄉勞作一年,才能成為合格的官員。
趙玄奇又把被壟斷的讀書行業成為大眾行業,派出大量的讀書人進入鄉裡,免費的教書育人,免費的教人識字,教人認識國家大事。
得益於他的聲望,還有手底下的十萬精兵,包括這些年打下來的赫赫功名,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他的動作。
同時,又強迫百姓們讀書識字,培養忠君愛國的思想,朝廷對學習厲害的村民,還會進行豐厚獎勵。
假如某個年輕人有讀書的潛力,國家還會免費出錢讀書,並且對該家庭進行資助。
要知道,以往的普通人是根本不能讀書學字,這種隻有文曲星才能做的事情,隻有豪門大族的子弟才能做的高尚事情,結果每一個普通百姓都有機會去學。
所以百姓們激動萬分,感動的五體投地,學習十分刻苦,主動學習認字,也十分樂意把孩子送去讀書。
人一旦有了學識,才能更好的思考,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也才能明白家國的概念,有了大集體的思維。
在趙玄奇的這一番操作之下,許多人已經對北魏國擁有國家概念,培養出來充足的愛國精神,願意為國家做出奉獻,做出犧牲。
同時十分厭惡貪官汙吏,許多人培養出了良善的品德,社會十分安定,作奸犯科的事情少上許多。
隨著這十年時間的發展,國家力量越來越強大,愛國之人越來越多,所以對於大一統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當年漢國崩裂,化作南趙北魏。
分裂至今,已經有了幾百年歲月。
在這種愛國思想的促進下,許多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統一家國,恢複漢家榮耀,讓漢家男兒再度偉大!
民間聲勢沸騰,渴望大一統!
也許,這可以稱之為第一次文化啟蒙運動。
……
十年後的今天,趙玄奇的年紀不斷增長,已經有了四十五歲的年齡。
他的臉上多出皺紋,頭上也可以看見若有若無的白色發絲,整個人已經顯露出老態。
身體逐漸變得乾瘦,皮膚變得暗沉,再也不負年輕時候的麵貌,就連思考能力也在下降。
在這十年的時間裡,因為國家安定,大亂之後需要平定的發展,所以趙玄奇並沒有在其他方麵太折騰國家。
無為而治才是最適合當今國情。
趙玄奇任由百姓發展,他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教書,完美的發揮出帝師的作用。
作為皇帝的老師,他每天都認真研究教書育人,研究完美的文案,然後把自身的理論還有思想,通通傳達給小皇帝。
他把自身的抱負,自身的想法,以及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分辨忠奸,緩緩的教育慶隆帝。
在教育慶隆帝方麵,趙玄奇傾注著大量的心血,花費掉大量時間,努力把他培養成為一位明君。
在古代,一個明君,對於國家才是最重要的!
單獨的教育是沒有作用的,還需要讓皇帝切實體會百姓的苦難,切實的接觸底層人民,才能明白百姓的不簡單,才能努力上進。
為此,趙玄奇有一段時間,甚至還帶著慶隆帝下鄉,下田種地,吃百姓吃的難吃食物,穿百姓穿的粗糙布衣,感受百姓疾苦。
並且帶著慶隆帝暗自巡查官員,培養官場人情,學會處理政務,學會分析事情。
皇天不負有心人。
趙玄奇的心血沒有白費。
因為慶隆帝的確是個好皇帝。
慶隆帝不負重任,認真學習,瘋狂的汲取知識。
他的性格十分良善,品德也十分高尚,不僅十分有禮貌,而且思維邏輯清晰,頭腦靈活,學習知識十分快。
趙玄奇所說的一切,他都通通記在心裡,甚至可以舉一反三,有著獨特的見解。
慶隆帝不會單獨的被趙玄奇牽著鼻子走,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做事十分穩重。
在這些年的培養中,他已經有了中興之誌,並且有著很好的治國能力,政治能力近乎滿分。
最重要的是,慶隆帝對於趙玄奇這位老師十分尊敬,任何事情都會對趙玄奇進行過問,有不懂的事情也會主動請教趙玄奇,十分客氣。
君臣二人,十分知心。
趙玄奇覺得,以如今慶隆帝的能力,在不久的將來,他絕對會是一個明君!
他將是一個比華夏秦皇漢武更加厲害的帝王!
整個國家在他的帶領之下,絕對會走向更加興盛,變得更加輝煌!
所以,在慶隆帝二十歲的時候,趙玄奇已經逐漸開始放權利給慶隆帝,慢慢讓慶隆帝開始親政。
他把手中的權力,逐漸交給慶隆帝。
從隻手遮天的權臣,沒有任何隱瞞沒有任何私藏的緩緩把手中全部的力量,無私的交給帝王。
這種事情,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炸裂性的。
趙玄奇的品德得到無數人稱讚,也有無數官員把趙玄奇作為最終楷模,朝著他學習。
“陛下,今天的課程就講到這裡了,接下來好好休息,臣就告退了。”
趙玄奇結束今天的講課,緩緩告退。
慶隆帝站起身,尊敬的朝趙玄奇行禮道:“老師慢走。”
在慶隆帝的目光中,趙玄奇緩緩離開房間,離開院子,然後離開輝煌皇宮。
趙玄奇離開皇宮後,心情十分不錯,因為今天的課程慶隆帝完成的十分完美。
從考核來看,慶隆帝已經擁有獨立處理政務的能力。
哪怕是沒有自己,他也能夠完美的應對大臣,把那些文武大臣壓得死死的,把朝政掌控的牢牢的。
“陛下已經可以獨自親政。”
“就等一個機會,便可以做下一步的事情了!”趙玄奇回到家中,他的眼裡閃爍出精光。
這十年時間,安定國家。
整個國家看起來一片和平,似乎放棄了武力,遠離了戰爭,隻顧著安穩的發展。
但是,這隻是表麵上的罷了。
暗地裡,趙玄奇一刻都沒有停止培養軍隊。
這些年,他替朝廷招兵買馬,訓練強大的軍隊,召集能征能戰的勇士,尋找善戰的將軍,以及各種運籌帷幄的謀士人才。
包括養育大量馬匹。
在他的培育之下,十年前的十萬精兵,已經發展成為三四十萬精兵猛將!
火器部隊已經裝備完畢,軍隊已經具備著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火槍部隊。
同時就連紅衣大炮等各種古代最適合的大炮都被製作出來,數量十分多,隻要安裝上炮彈,就能發射出最恐怖的威力。
能夠把堅固的城牆擊碎!
能夠連人帶馬擊成碎片!
包括各種炸藥,也被大量的生產出來,配備在軍隊當中,形成恐怖的戰力。
這三十萬精銳士兵當中,除了步兵之外,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
騎兵可是這個時代的王牌軍隊。
有了騎兵才有了遠征的能力!
騎兵強大的機動力,可以支持它遠離故土,前往其他區域進行征戰,短時間內挪轉騰移,來去自如。
有了這幾十萬精兵,還有好幾萬的精銳鐵騎,遠征的能力已經具備!
但是在這種封建古代,想要遠征,比想象中更加困難。
騎兵隻是初步具備遠征的能力罷了,真正決定重要性的乃是糧食!
一旦打仗,軍隊裡的士兵進入軍團,將會沒有時間種地,吃喝拉撒都需要糧食。
人吃馬嚼,每天消耗的連草都是天文數字。
打仗不是兒戲,任何一步失誤都可能滿盤皆輸,隻要你有糧食,才能支持你進行遠征!
所以,早在一開始,趙玄奇就已經找到豐富經驗的農學者,找到那些農學世家,跟他們傳授雜交水稻的理論。
趙玄奇有著後世先進的理論,以及對於雜交水稻的各種知識,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給這些農學家喂飯!
這種知識,對於古代人來說,絕對天翻地覆的!
在農學家的眼裡,趙玄奇簡直就是一位仙人,竟然能夠想出如此恐怖的理論!
雜交水稻,挑選其中優良基因的種子,培育出優秀後代,從而讓糧食增產幾十倍,從而結束饑荒,讓天下所有人都可以吃飽!
這種偉大的事情,乃是曆代農學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