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不乏發生過這種事情,所以趙玄奇被懷疑那是必然的。
然而沒過多久,這些懷疑還有猜測通通被打碎!
文武重臣還有旁邊的史官世家,完美的將當時的托孤現場,通報天下。
慶隆帝臨終前的話語被天下人所知。
“如果沒有趙玄奇,就沒有皇帝。”
“如果沒有趙玄奇,就沒有國家。”
“若我兒朽木不可雕,不似人主,君可取而代之!”
這些文武重臣,還有史官世家,話語十分有含金量。
尤其是史官世家。
有幾個家族更是流傳數百年,一直記載著曆史事件。
寧死而不屈,帝王就算殺他們,他們也會真實的記錄曆史事件,從不委曲求全。
“武安君可取而代之”這些話從他們嘴中說出,流傳整個天下,被天下人得知。
可以說,徹底打消了天下人的疑慮。
可取而代之!
這般君臣之情,君臣之間的信任,讓所有人伸目結舌。
君王與臣子之間竟然有這般真情實意。
實在是更古難得!
趙玄奇這麼一位臣子,能夠得到君主如此信任,說出“取而代之”的話語,可以見得趙玄奇的品德還有道德有多麼高尚。
天下人瞬間打消“弑主”的疑慮,再也沒有懷疑趙玄奇,轉而為趙玄奇的品德所震驚。
臣子的品德做到這一份地步,連高高在上的君王都願意讓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吧!
除此之外。
還有一個新的消息流傳出來。
這個消息讓所有人更加驚訝。
趙玄奇率領十幾萬精兵,來到長安城外,慶隆帝十二道金牌曾有催促在先,武安君已經是功高震主,武安君回京可能九死一生,受到清算,這種情況下遭遇手底下的士兵皇袍加身!
按理來說。
十幾萬精兵猛將在手,天下無人能敵,任何大將在這種情況之下,幾乎隻有兵變進京的結果。
為了自保,龍袍加身,成為新的帝王,開創新的基業,在所難免!
這是人之常情。
然而事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趙玄奇麵對唾手可得的皇位,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黃袍加身,也拒絕兵變的請求,說出:
“爆發戰亂,起兵兵變,苦的是天下人,成為帝王又有什麼用?”
“為了一起私利,掀起戰亂禍害天下人,這帝王不當也罷!”
“如果慶隆帝真有加害之心,我大不了一死而已,死的隻有自己一人,而不會苦了天下百姓。”
武安君寧願為了天下人而死自己一人,隨後毫不猶豫的獨自進京,獨自麵見慶隆帝。
武安君明明有幾十萬大軍在外,而且軍政還有朝政總攬,的確有著改朝換代的能力,然而為了天下百姓,不僅放棄了成為新帝的誘惑,反而願意獨自進京,迎接未知的結局!
這番氣度,這番胸襟,讓無數人為之讚歎,也讓天下百姓為之感動。
世界上竟然真有這種人嗎?
竟然真有道德還有仁義如此高超的人?
這恐怕隻有聖人才能做到這種地步吧!
人們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有這種人物!
於是,武安君是聖人的名號越來越響亮。
無數人把趙玄奇當做聖人,當做人生的標杆看待。
也有人為慶隆帝而感到惋惜。
武安君如此信任慶隆帝。
但是,慶隆帝又何嘗不是深深信任武安君這位臣子呢?
信任是相互的。
明明武安君有著造反的能力,擁有著改朝換代的能力,但是慶隆帝卻沒有對武安君動手,也沒有針對過武安君,反而禮遇敬重有加,委以托孤重任,說出“可取而代之”。
自始至終,慶隆帝深深的信任武安君,為了天下黎明百姓,甚至願意把皇位讓給出去。
犧牲皇室一小家,讓武安君這種聖明的人成為君主,成全天下百姓大家!
慶隆帝的這種氣魄,何嘗不讓人潸然淚下呢?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種信任還有重托,亙古罕見!
世界上,無數人都想遇見這種伯樂,可惜求而不得啊!
可以說,
二人的這番君臣之情,感天動地。
無數史學家為之感動,在曆史的書籍上寫下濃重一筆,花費大量的筆墨記載著這些事件。
也有無數人為之扼腕歎息,幻想著慶隆帝不死的畫麵,假如這位年輕的慶隆帝沒有死去,以他這種聖明程度,恐怕能夠帶給魏國興盛,讓魏國走向更加繁華的巔峰!
可惜啊,天妒英才。
這位英明的聖主,終究還是死去。
南北一統,千秋功業,這種應該的喜悅日子當中,這位年輕的君主就這樣死亡,滿腔的抱負都沒有來得及施展,帶給所有人悲傷。
就是在這樣走的環境當中,慶隆帝的葬禮如期舉行,盛大的國喪舉行,天下為之默哀。
慶隆帝封藏在棺槨當中,被埋藏在帝王陵寢之內,伴隨著他來不及發揮的所有才能,永久陷入沉睡……
可不可以給卑微的小作者一個月票啊~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