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結案報告中的顯示,桐原美惠的前夫金川太郎,就是殺害她的真凶。
她們離婚兩年,期間一直沒有來往。直到金川太郎得知桐原美惠繼承了一筆遺產,這才開始對她動起了歪心思。事發當晚,他有來到桐原美惠租住的公寓找過她。為了遺產的事情,兩人因為意見上的不和,故此大吵了一架。
和普通人不一樣,桐原美惠自小便患有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這種病最忌諱的就是情緒的過度激動,因為過度的激動會直接導致患者的昏迷。
根據金川太郎的說辭,那天的桐原美惠因為他們激烈的爭吵而徹底的情緒失控,最終導致徹底的昏死了過去。
“我沒有想殺她,至少開始的時候沒想過。我最早去找她,隻是希望借助女兒能夠分得一些她所獲得的遺產而已。”
麵對警方的詢問,金川太郎雙手遮麵般的哭訴著,如今更是顯得懊悔不已。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他的殺人的動機起源於桐原美惠的完全性昏迷之後。畢竟桐原美惠所患有的這種疾病雖然可怕,但致死率對於像她這樣的年輕人來講還是比較低的。
談既然談不攏,走法律程序金川也無疑得不到他想要的。
畢竟被害人和他的女兒現在雖然目前歸他撫養,但桐原美惠繼承遺產的時間,卻是在他們離婚的兩年之後。
作為兩人共同的女兒,桐原美惠雖然和金川一樣具有對女兒的撫養權利與責任義務,但這和他如今想平分被害人的財產,卻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而自己要以前夫的名義平分被害人所得的遺產,根本也是完全得不到法律的任何支持的。
身為一名律師的金川太郎,無疑很清楚這一點。
分割不行,剩下的便隻有繼承。正式的渠道如果走不通,那麼如今想要得到,便也隻有通過法律的途徑,另尋一條道路做出些許的變通或許才能讓自己達到原本想要達到的目的了。
因此,一個邪惡的想法在金川太郎的心底萌生了出來。
不得不承認,人性有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看到這裡的英雄,心中不覺有所感歎。或許那時候金川太郎的想法,就和英雄在三日之前的推理一樣。如果桐原美惠在此時死亡,那麼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在她名下的遺產都將麵臨無法規避的繼承問題。
自己身為被害人的前夫,儘管沒有繼承被害人名下遺產的資格,但自己和被害人的女兒卻有絕對的權利。
曾經身為被害人丈夫的他,很清楚被害人的家庭情況。
桐原美惠父母雙亡,除了自己的女兒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合法繼承人。而女兒如今尚未成年,就算繼承了遺產,也需要監護人代為管理直到女兒的成年為止。如此推論,如今身為女兒監護人的自己,無疑還是目前最大的受益者。
他因此策劃了這場謀殺,甚至為了洗脫自己的嫌疑,將被害人的死歸咎到她因為沒有創作靈感而對生活失去信心的自殺上去。借助原本就流傳在43號公寓的恐怖都市傳說,以此達到對於這起殺妻案件欲蓋彌彰的效果。
電腦文檔上的那串英文文字,也是他在完成這起案件之後,臨時決定所做出的又一步縝密設計。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做賊心虛。如今換來形容犯下殺妻罪行的金川太郎,或許那也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了。
他害怕警方查到真相,因此在完成了對於桐原美惠的凶殺之後,刻意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畢竟43號公寓的這個房間,早在兩年前就發生過一起女學生的無故自殺事件。這樣的迷案雖然早已完結,但女學生到現在選擇自殺的理由仍舊還是一個謎團。
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加上恐怖色彩的渲染,無疑是為自己所犯下罪行掩蓋最好的調節劑。受到高等教育的金川太郎,心中也十分的清楚這一點。
他和桐原美惠雖然已經離婚兩年,但畢竟曾經的他們多年都生活在一起。身為被害人的前夫,金川太郎也十分清楚身為作家的桐原美惠在創作時候的寫作風格到底是什麼。
他十分自信,因此在新建的文檔下,大刀闊斧的寫下了這樣的一串仿若死者因為絕望告彆這個世間的英文。
建立這份文檔的時候,其實桐原美惠就已經死了。而他之所以選擇將被害人放進浴缸並且放上熱水,其目的也有混淆被害人死亡時間的意思。畢竟警方的調查是精密的,而深知於此的金川也很清楚,屍體在熱水的浸泡之下無疑可以推延、混亂被害人真正的死亡時間。
誤差或許不會很大,但這樣的結果對於自己的設計,無疑已經完全足夠。
另外屍體需要被人在之後切合時宜的發現,而逐漸溢出浴缸的水,也就同樣成為了金川在凶案設計下不可缺少的必然環節。
“這個金川,對於凶殺的設計似乎十分的縝密啊。”看到這裡的英雄,眉頭深鎖著不禁一語感歎:“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我想如果他的殺人動機並不是臨時產生的話,那麼他針對此次殺人事件手法和細微環節的設計,無疑應該更加趨於完善才對。而對於被害人左右手的那個紕漏,應該也就不複存在了吧?”
“嗯,我想應該是吧。”
聽到英雄這樣說,坐在一旁的佐佐木麵色凝重的不禁順勢做出簡單的回應。
英雄長長鬆了口氣,此時看完整篇結案報告的他,忍不住下意識並且慢慢的將這份報告放在了自己手邊的桌子上。
他沉默,目光裡更是透出彆樣般的沉吟與深邃。
和處理其他結案報告時候的態度完全不一樣,此時的他居然完全看不到半點兒因為案件的最後終結而表現出來的輕鬆和喜悅。
看似完美的結案報告,此時就像一塊巨石,死死的壓在英雄的心頭。
結案報告看似沒有問題,實則卻缺少了一件至關重要的東西,而那就是指認凶手的證據。儘管以如今的情況而言,這個所謂的缺乏或許並不會影響最終的結案與定案。畢竟身為凶手的金川,已經在被捕之後承認了自己的全部罪行。
他親筆簽名的供詞,足以讓法院在得到這起案件的全部報告之後,對他做出公平公正的最後判決。
儘管如此,但英雄卻還是完全的想不通。
就是這起看似設計幾近完美的凶案,甚至差點兒讓警方都做出錯誤判斷的犯罪嫌疑人。他在實施犯罪的計劃與執行上,無疑都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冷靜頭腦以及對於人性洞悉的精準判斷。
如此高智商的罪犯,甚至讓警方最後都無法掌握到他犯下此案的關鍵性證據。但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麵對警方的詢問,卻為什麼會突然選擇主動承認了自己的全部罪行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辯駁呢?
“是他不了解警方嗎?還是因為犯罪所導致的心理承受能力太低,由此才引發出了這樣的連鎖效應。”
英雄細思,卻很快在心中有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不,應該都不是。或許,另有隱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