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書童,錢明理也一臉沉痛,他也沒想到,自己那不著調的爹一看兒子有點起色了,立刻就開始支持他的事業,專門從他們學派資助管理的慈幼局裡調撥了一批學派培養的讀書種子過來。
要說這些十六七的舞象少年,也是這批人裡的精華。
隻不過,已經有些許直覺的項開誠,看著這些少年人總覺得有些彆扭,錢明理一副心力憔悴的樣子:
“這些人都是學派裡教歪了的,成天吵著什麼報國需得身先死,怎忍白首無戰功,成天的舞刀弄劍,還老嘲笑其他人娘們唧唧的。
學院裡煩的不行,就借著我爹的東風,都扔我這來了,我爹一看這幫人成績還不錯,直接接收也沒看人,這不就……啊,嘿嘿,嗬嗬,哈哈哈哈……哎呀……嘖嘖,怎麼好意思呢你說。
哈哈哈……”
說到最後,嘴角瘋狂上揚,凡爾賽的笑容完全止不住。
錢明理的親兵隊,一個排都沒打住,而且配置齊全,靠那本《天魔策,未來他自己就能支起幾座城來。而且以他對佛法的研究,搞不好未來真出個波旬也不一定。
雖然來源的複雜肉眼可見,這些人對錢明理也不太可能有真正的親兵那種忠誠度,但是錢明理是什麼人?那能是做冤種的材料嗎?這些人到了萬兵城就再也彆想回來了,怕不是連寫信都要被重抄了再送出去。
真正出幺蛾子的,是雙胞胎——話說康王在這雙胞胎身上時常走眼,他總懷疑自己是不是鬨什麼毛病了。
雙胞胎雖然不是偶像,但人家是有粉絲的,那彆說親兵,就是噶了做內侍獲封中官那也有的是人搶著來的。
結果雙胞胎千挑萬選,拉起了兩隻總數五十人的隊伍,說是親兵隊,還不如說是民樂團,常見的樂器都有了,活拉拉的給萬兵洞建了個太常寺:太常寺就是樂府,古代專門管理音樂教化的地方。
根據康王提高的各類曲子,他們這個應該是太常寺的法曲部。
按照過去的規矩,太常寺分為大曲部、法曲部、龜茲部、鼓笛部。
其中大曲部負責各類慶典用樂,專職演奏風雅頌中“大頌”,也就是“國頌”,放到現在也就是國家禮樂隊之類的地方;龜茲部專職研究演奏外來音樂,要是帝王有好,那就人多一些,要是皇帝不喜,也就人少一點。
鼓笛部就簡單了,研究流行音樂的,主要負責教坊司的教學培訓工作,因為教坊司是對外營業的,需要迎合市場,所以又雜又亂,有不少藝術家,也有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
法曲地位相對尷尬,按照現在的分法兒,他們是搞交響樂大合奏的,這玩應兒難練難精曲高和寡,真正喜歡的人並且願意鑽研的人不多,但是有一些樂器,還真就是他們才玩得轉。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