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話音未落,大臣班裡,李斯走了出來,高呼道:“臣有本奏!”
言畢,走出列班,上前幾步,恭敬站於台階之下三尺之處,躬身輯首道:“大王,下臣彈劾鹹陽南北軍首領楊瑞和,昨夜,鹹陽城紛亂四起,百姓無不驚慌,臣肯定大王,重重處理楊瑞和,以安天下。”
李斯話音剛落,朝廷列班之中,頓時一陣“臣附議!”之聲中,走出了一位位大臣,抬眼望去,大約有十之七八大臣,均出列附議。
秦始皇眼光掃過群臣,“竟然發生如此重大之事?國尉尉繚可在?”
尉繚聞言急步出班道:“回稟大王,下臣在。”
“不知鹹陽發生如此重大之事,致百姓恐慌,軍中何以處理此事?”
尉繚微一思索:“大王,此舉非是下臣推脫,實乃鹹陽令不做為所致,軍中有一臨時任務,事前曾千萬叮囑於其,為防擾民,當極力於其中,以致民怨,但最終,仍致發生昨夜之事件,下臣亦是第一時間,即行處理,現,南北軍統領楊瑞和,今日之後,即將除去官職,另有相關人等,皆相應處罰之,本爵亦肯定大王,自降一級,以平此次事件之民怨,肯請大王對鹹陽令處置,以示公允!”
贏高聞言,嘴角微撇。這又是安排好的一場戲,隻是不知道,誰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聞言,熊啟亦是急步出班道:“大王,鹹陽治安之事,向來由南北軍負責,鹹陽令隻是負責政令和民間不平之事,何來鹹陽令不為?”
尉繚冷冷一笑:“鹹陽令,做為鹹陽的父母官,不司治安,不事生產,不解民怨,何來父母官之說?”
熊啟亦是開口道:“治安一事,向來均是由南軍亦或是北軍所為,何來鹹陽令擔責之說?”
秦始皇聞言,大喝一聲:“好了,朝堂之上,豈是爾等口角之所?”
熊啟和尉繚聞言,齊齊躬身道:“下臣知錯,請大王恕罪!”
秦始皇望了一眼朝堂之上的眾位大臣:“眾卿以為如何?”
李斯出班奏道:“大王,臣有本奏!”
秦始皇本以為會是自己唱獨角戲,卻不料此時李斯站將出來:“愛卿有何本奏。”
“大王,下臣以為,此事乃是由軍政分工不明導致,況鹹陽乃大秦之國都,無論是鹹陽令,亦或是楊將軍,都不可能坐視鹹陽亂起,是以,下臣斷定,實乃軍政分工不明導致,是以,以刑法角度,下臣以為,乃為分工不明所致,大王需明確,何人負責鹹陽乃至所歸屬之地的治安乃至防衛所在,何以為主,何以為輔,肯請大王應允!”
秦始皇看著這個這麼棒的捧哏,心中不禁暗自為自己的三兒子讚歎,小小年紀,行事卻如此周密。
秦始皇故作沉吟道:“眾卿以為如何?”
階下眾臣無不稱頌:“大王聖明,確實乃是權責不明所致。”
熊啟亦是躬身道:“大王,確是分工不明所致,現在城防治安,無論是軍隊,亦或是官吏,都可參與,亦可命之,無主次之分,更無法斷定是哪方未能儘責所致,以是,本相敢冒天大下大不違,請王命,將此事儘快做一了斷,以防後事發生,同時,鑒於國尉大人已經將楊將軍朝廷了處理,本相敢請大王,請鹹陽令隆級錄用,以觀後效!”
秦始皇微一沉吟道:“既然列位臣工有此建議,那麼自即日起,實施軍部製度,欽命:尉繚、王翦、蒙武、李斯為軍副總司令,本王親任總司令,籌建軍部,軍部不參與地方治理和朝堂政事,除總司令和副總司令之外,不得參與朝廷政事,地方治安之主責,由各地方郡守主責,可要求各地方治安所協從,下轄……”
說著,將與贏高商討之事,簡要向朝堂眾臣說明。
而此時,朝堂眾人方始明白,這將是軍中多大的一場地震,自此以後,軍不事將,將不管兵。
而一應調兵之權限,皆在大王一人之手,雖然軍令司有統兵之權,但是一郡之地,不過500人的調撥,那不過是海中的一滴水罷了。
特彆是蒙家和王家,更是麵麵相覷,臉色黑的一比。
但是此事秦始皇已經宣出,已然是板上釘釘之勢,無從反駁了。
一應安排過後,秦始皇道:“如若無事,眾卿散了吧,軍部任命之人,留下商討要事。”
眾位大臣,均中眼中失落,各自散去。
而秦始皇,在留下四人,將一應的具體要求和目的述說之後,亦是快步彙合了將閭和華陽一道後,與一起贏高離開,趕往了高陵,留下四個人,一半對一半的風中淩亂。
最後,亦是無奈,隻得就秦始皇的安排和一應要求,製訂相應的條例和管理辦法,而尉繚,因為有了贏高的提前告知,在李斯麵前,徹底的威風了一把,吊打了李斯的法家威望,最後,四人散去的時候,王翦和蒙武均是嘴角含笑,隻有李斯一個,臉色沉若死水。
秦始皇和贏高,率領一眾侍從,一路策馬飛馳,終於在午時之前,趕到了高陵水車所在,猶為需要提及的是,就在眾人上馬不及,剛剛策馬至長安街道和東方紅大街交彙處的時候,一名女童衝撞了奔馬,被烈馬一踢踢飛,贏高無奈,在和秦始皇互視一眼後,安排墨染和一名黑冰台侍從處理此事,眾人心急如焚,一路急奔,終於趕到了高陵風車所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