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張良,字子房_大秦帝國新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秦帝國新傳 > 第86章 張良,字子房

第86章 張良,字子房(1 / 1)

原來,卻是墨俠之人,已經將項籍帶了過來,因其天生力大,而且一貫以來,有恃無恐,無法無天,是以,一路之上,數次反擊,最後無奈,隻得以藥將其迷暈,加急給帶了過來。

而且好笑的是,連帶著,還帶來了另外一家,而這一家人,卻是贏高一直尋求不到的張良一家。

於是,聞聽此信的贏高,立即與眾人分彆,和蓋聶、墨染一路策馬,趕回了君侯府。

一進大門,贏高就看到了院內停著一輛馬車,以及馬車周圍的數十名黑衣人,而為首的一名黑衣帶紋的漢子見到贏高的到來,則是直接躬身輯首道:“可是君侯大人?”

贏高微微頷首,眼神平靜的看向了來人。

那漢子繼續道:“墨俠墨者不辱使命,已經安危將項公子送至高陵,而首領聽聞君侯亦在尋找張良其人,恰好墨俠知道其信息,亦是一並送來了高陵,還請君侯接收。”

贏高點頭道:“辛苦墨者了,不知墨者高姓?”

那漢子頓時躬身道:“賤名未歸前,實不敢教君侯得知,若是君侯無事,吾等人已安全送到,儘皆告退了!”

贏高急忙道:“壯士且慢,一路辛苦,何不容在府中用罷飯食,待本君取些錢幣,以做眾位壯士路上盤纏。”

那漢子躬身道:“不敢勞君侯大駕,首領嚴令,墨俠一門不敢絲毫違背,還請君侯見諒,吾等辭彆君侯!”說罷,和一眾黑衣漢子齊齊躬身輯首,然後一並緩緩後退,退出院門,急奔而去。

贏高目視著這群人的離開,默默不語。

這時,墨染上前掀開了麵前一個窗簾,隻見車內,一個身材纖瘦,麵目清瘦,膚白臉嫩,狀貌如少女的青年,正盤腿坐在車上,手裡捧著一本帛書。

而在那少年的旁邊,一個長相豐毅俊朗、劍眉星目,高鼻梁,臉蛋白淨、麵容柔和又不失剛毅的昏迷小青年靜靜的躺在那裡。

“贏高躬身道:“敢問,可是子房兄?”

那膚色白晰的青年依舊低頭,臉色沉靜的道:“大秦長安君果非常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良潛藏於布民之中,君侯亦有無數人能人異士,為之賣命,良本欲複起暴秦之業,然時不待我,徒之奈何?”

“子房兄可否下車,隨本君入內一敘?”

張良這才微微抬了下頭,入眼,則是一個年紀不滿十歲的青青少年郎。

微微赫然。

贏高單手一引,示意張良下車。

張良下車之後,就站立在了馬車的一邊,靜靜等候著。

贏高對著墨染微一頷首,墨染連忙安排侍衛,將昏迷的項羽,從車上抬了下來,送入了四出院的亭子之中。

贏高這才抬頭:“子房兄請跟我來!”言罷,率先舉步就走。

張良隨後跟隨而上,蓋聶和墨染在張良身後隨後跟上。

一行四人,前前後後的越過了三出院子,來到了四出院的亭台之中,贏高居中而坐,煮水沏茶,一邊示意張良隨意坐下。

墨染恭敬的站立在了贏高的身後,蓋聶則是矗立在亭子的一側,抱劍而立。

張良愕然的看著亭子之中的擺設,聞聽贏高聲音,微微失神中在茶台的另外一側坐了下來。

贏高則抬頭對著蓋聶道:“老師,此地除了子房兄和墨染,亦無外人,老師無妨直接就坐就好!”

蓋聶微微搖頭,依舊筆直的站立在亭子的一側,一言不出。

贏高見蓋聶不願,亦未強求,隻是一邊煮水,一邊心裡嘀咕:“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其餘二傑均已歸大秦,唯這張良,比較難為,一是其一直以為大秦導致他家道中落,甚至是來族仇人,其次,彆看張良一幅柔弱的女生模樣,看不出年紀,實際上,他卻是已經將近四十的人了,甚至四十歲以上了,如此年齡的一個人,而且心心念念的是要顛覆大秦,豈是容易改變心思的?”

然後,坐在對麵的張良卻是不安靜了,心裡波濤起伏,自從被抓的那一刻起,其實他已經認為自己是凶多吉少了,雖然此刻,他還沒真正實施殺秦始皇的動作,但是,背地裡,他卻是做了不少的反秦的勾當,而且,此次抓他之人是楚國的墨俠,他更是深知,楚國墨俠在楚國是什麼地位,上至公卿,下到黎民,到底充斥著墨俠的身影,能夠無聲無息之間,從項燕府中將項羽偷出來的組織,豈能小覷?

而他,亦是私下裡和墨俠接觸頗多,多次圖謀刺秦之事,而此次被墨俠直接捉來,他焉能不知墨俠已經儘數歸秦?

但是,除了在車的時候,這位小小的長安君,與他說了幾句話,來到茶台之後,這位君侯除了和蓋聶打了個招呼之外,對他,隻是示意讓他坐下,而沒有一個眼神,哪怕是一個動作望向他。

而旁邊持劍之人,在這一兩年的時間裡,雖然他承受了巨大的家庭悲劇,但他亦是對江湖之中,知之甚深,知道那個人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劍客蓋聶,若他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即使近在咫尺,但是若他有所異動,恐怕還到不了贏高的身側,就已經身首異處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大婚被棄:我轉身嫁了權傾朝野的皇叔 兩宋英雄傳 冥瞳使者 重生七零:最冷糙漢撩動心 撿到未來親兒子,我無痛當媽! 女王大人請饒命 藏孕肚另嫁他人後,他下跪追妻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穿到四零,我靠超市空間養全家 暴君的第一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