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之法便是讓嬴政先抓住能控製的核心地區,暫時先不管那些偏遠地區,反正想管也管不好,不如分封幾位公子過去鎮守,填補政治空缺,等消化了核心區後,再回過頭去處理偏遠地區。
這是大秦在現今無法掌控全天下的情況下,可實行的一個過渡政策,和淳於越等人想要的分封截然不同。
‘後世曆史,王綰之法,寡人必未采納!’
嬴政很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算王綰之法確實有道理,他也不會采納。
再看到李斯的竹簡,嬴政評價:‘李斯此人,可用其才,卻不可信其人,他忠的是君王之權,非寡人,也非大秦!’
如果李斯忠於的是他和大秦,那在李念所說的曆史上,李斯應該強烈支持扶蘇登基才對,有他支持,曆史大概率會發生轉折。
然而事實是李斯沒有,不管他是為什麼才和趙高、胡亥同流合汙,但李斯不忠於他是肯定的,應該說不忠於已死、沒有君王之權的他。
嬴政能理解李斯的做法,死去的君王哪有活著的君王有用?
但理解歸理解,心中還是有芥蒂,他會繼續用李斯之才,卻不會深信李斯。
將李斯指出的問題、提出的解決之法記錄下來,嬴政繼續閱覽其餘竹簡。
竹簡指出的問題讓嬴政有些詫異,還有些疑惑。
如有大臣在竹簡中甚至指出六國滅亡後,大秦的軍功爵製將受影響。
既然朝堂眾臣能看到大秦的問題,那在李念所說的曆史上,大秦為何還是亡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