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陳平等都是聰明人,以常理想,應當不會賭這種可能,但事實究竟如何,後世也不能確定。”
“劉恒繼位後,躬行節儉,勵精圖治,繼續推行‘與民休息’之策,使天下進一步修生養息,恢複元氣,同時他減輕徭役稅賦,改革刑獄,廢除肉刑,與其子漢景帝劉啟一同開創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
“劉恒在後世評價頗高,連開創了‘貞觀之治’、大唐盛世的大唐太宗也視其為楷模,十分尊崇。”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位大唐太宗肯定就是其中的“唐宗”,大唐可是能和大漢並列的王朝,開創其盛世的雄主竟尊崇漢文帝,可見漢文帝名聲有多好。
嬴政聽到這,很想問李念就沒有後世的帝王以朕為榜樣?但他有心想問,卻還是按捺住了這種衝動,他心裡清楚答案。
李念繼續道:“劉恒在位二十四年,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都得到了極大恢複和發展,從秦末戰亂時凋零的人口重新興旺,普天之下也有了餘糧和餘錢,度過了大漢初立的艱難時期。”
“但劉恒亦有過失,其疏於軍備,致使匈奴兵臨長安,還燒毀了回中宮……”
李念看了看始皇,“回中宮是大秦所建,曆史上的陛下在巡幸各地時,還曾居住過。”
蒙恬聽到這些,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現在北邊那個認了大秦當大哥的匈奴還能兵臨長安,匈奴有這實力,有這膽?
見到蒙恬臉上的疑惑,李念笑道:“那時的匈奴可非大秦現時之匈奴,在冒頓的帶領下,匈奴國力極為強盛,儘管匈奴兵臨長安時,冒頓已離世好幾年,但其留下的匈奴依舊強大。”
“而大漢那時元氣未複,不好同匈奴一戰,遂在政策上采用和親之策,緩和與匈奴的關係。”
又聽到了一個熟悉的人,還是個死人,蒙恬此刻也終於知道了冒頓之死的真相,其為匈奴雄主,在其帶領下,匈奴強盛了起來,陛下知道這個曆史後,怎麼可能會將冒頓再放回匈奴?
所以說,其實冒頓不是李念公子殺的,而是陛下動的手,李念公子是給陛下背了黑鍋。
但著實難以想象匈奴竟能變得很強大,兵臨大漢的都城,讓大漢還不得不捏著鼻子嫁公主過去和親,難怪李念公子這麼討厭和親,定是覺得此事屈辱。
蒙恬道:“就算有女子和親於匈奴,然匈奴怎麼會因幾個女子而得滿足,其必成大漢之患!”
李念點頭道:“正是如此,匈奴問題從漢高祖時一直困擾了大漢很多年,直到武帝時,才讓匈奴不敢如此放肆寇邊。”
“劉恒主要之過二在其推行休養生息之策,此策雖好,但其放任太過,連鹽鐵專營和鑄幣之權也放了出去,使地方豪強勢力大漲,更讓諸侯國實力大增,為他兒子景帝埋下了‘七王之亂’的伏筆。”
嬴政點了點頭,鹽鐵專營和鑄幣之權有多重要,他現在已十分清楚,這可是重要的錢袋子,絕對要收歸中央朝廷所有,豈能授與他人?
這劉恒卻將這些放任出去,出亂子才正常,不出亂子才有鬼,在這一點上,他肯定能勝過劉恒。